2)海盗的经济学_帝国的黎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材料,部分便是间接来自李逊发表于芝大著名的《政治经济学报》的论文《无政府主义——从法学与经济学看海盗组织》,而此论文成为本书第二及第三章的主要内容。李逊在本书“序言”中特别感谢以《怪诞经济学》一书为读者熟悉的利维德。作为该学报主编,利维德破例发表李逊这篇没有计量程序的论文,令以本文为学界注目的李逊感激不已。刚传来消息,李逊已应利维德之邀到芝加哥大学他主持的加利·贝加研究所当一年访问院士,看来他已成为利维德的Protege。

  李逊生于1979年,2005年前得博士学位后在母校佐治·梅逊大学任助教,仅两年便升为正教授并获BB&T讲座衔,可见他在学术上颇有建树且有极佳的人际关系网。BB&T为美国地域性银行,2006年拨款二十五万(美元,下同)成立基金“赞助宣扬资本主义精神特别是兰德(AynRand)客观主义哲学教职”,以基金的规模,“讲座教授”每年所得无多,不过,获其赞助的学者有此足以炫人耳目的名衔——对不知内情的人,功效尤大——正是授受双方皆大欢喜的安排。每逢这种“本小利大”的设计(据郑树森教授相告,以八十年代的加州大学为例,这类讲座的“起码消费”是五十万,即企业或个人捐出这笔款项才有“命名权”),笔者第一个反应是,此必为犹太人想出的妙法!BB&T是否犹太人的事业,笔者不想追查;无论如何,三十岁的李逊便得此殊荣,当有助其在象牙塔内外的发展。

  也许因为有宣扬资本主义的责任,李逊以亚当·斯密(同时配以一幅常见的侧面半身相)“无形之手”名海盗的“常规武器”铁钩。在第一章,他开宗明义地写道,根据斯密在《原富》中揭示的学说,大部分人都有利己心,而他们从分工合作中获得最大利益;至于公益与私利,好像由一只“无形之手”所引导,走向和谐与一致。对于“地下世界”的犯罪集团而言,其成员的非法活动固然受牟取私利所诱发,分工合作亦是获得最大利益的不二途径。李逊指“一人海盗”无大作为,组织起来才能成“大业”,而促使这些海贼(Seadog)分工合作进行抢掠的正是“无形之手”。

  不过,李逊认为“无形的钩”和“无形之手”是有所不同,分别主要在“无形之手”令营营役役的大多数追求利润之余,还会不断设法改良产品及服务质量,同时还得压低价格,种种作为莫不是为了避免在竞争激烈中被淘汰,而最终令全人类受惠;然而,海盗虽然亦在“无形之手”引导下凭“分工合作”壮大,但其无法创造财富或提高生产力

  请收藏:https://m.yund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