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构思关于夏国的一些设定(可能会有变化)_帝国的黎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后来商人们通过信鸽传递从洛阳到君士但丁堡的商业信息,再后来饲养和比赛信鸽成为夏国人最普遍的爱好之一,全国保有的信鸽超过数百万头。当宋国的富人修园林玩歌姬的时候,夏国的富裕百姓则热衷于马术和赛信鸽。观星是夏国的时尚,学士府观星的记录证明了西域奇书提到的万有引力定律。

  一百多年选育下来,夏国军鸽耐热,有善于夜航和飞跃高原的特殊品种。

  因为夏国疆域辽阔,从开国皇帝陈德开始,就开始大规模的进行信鸽选种、繁殖,利用信鸽进行通信。夏国军用的信鸽飞行速度达到了惊人的70公里/小时(现代中等距离信鸽速度为48-95公里/小时),每两个鸽站间距离350公里,中等情况下每头信鸽从一战飞到下一站用5个小时,从国都到边境不过10个鸽站,确保通常冬天信息可以在10天内传到,20天内往返。在日照时间长的夏季,普通信鸽上午下午各到一站,信息可以在5天内送到,10天内往返,特殊的快鸽飞行速度可达90公里/每小时,还可以夜间飞翔,鸽驿换鸽飞行,从国都到边境信息最快可在2~3天内到达,5~7天内往返。

  最开始信鸽常常遭到人的捕杀和鹰隼的捕食,军情司采用了截然不同的解决手段,他们悬赏能够捕捉到军用信鸽的人,结果在短短三十年内,在信鸽接力中有低飞,中途休息多,对人类警惕性不够的信鸽品种全部被淘汰,而一旦发现信鸽被鹰隼捕食的情况,军情司会派出人手,捣毁出事鸽驿段方圆数百里内所有的鹰巢。后来夏国和基辅罗斯国开展的时候,好事者说,以鸽为象征的夏国和以鹰为象征的基辅罗斯国是天生的仇家。

  在军情司建立最初的军用鸽驿网络后,丞相府察奸曹不甘心借用军情司的网络,也建立了自己信鸽网络,再后来浮海行建立了民用的信鸽网络,再后来不少商人也建立起独立的线路,而民间的爱好者更大行其道,夏国城市和乡村的天空飞满了鸽子,军情司对此都持放任的态度,因为天空中的信鸽越多,就越容易掩护军情司专用的信鸽。

  鸽驿行当逐渐成为堪比后来信息业的一大产业,成本降低之后,文人们甚至信鸽来传递脍炙人口的诗词,当年苏轼一首名词出来,五天之后,河中便有吟咏,就是为此。

  顺便提一句,夏国的版权保护,印刷文集是不需要取得作者同意的,但出版者要按照印量向官府缴纳版税,官府和作者三七分成。所以,诗文高度流行的柳家和苏家都是因出版致富的作者。

  在夏国吃鸽子肉一定要店家出示肉鸽原产的文书,因为吃信鸽是非法的,吃军用信鸽是足以被送进劳役营的重罪。

  三、轮流到国都议事的校

  请收藏:https://m.yund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