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六章 第二笔借款_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盐,交给扬州盐商们经营销售,如此大明几十万百姓的生计,就此保了下来,既能增加朝廷收入,又能安定民心,不至于生出更大的乱子,此乃三全其美之策啊。”阁臣吴宗达道。

  “是啊陛下,每年五十万两太少,于大明杯水车薪,至少得百万两!”

  “陛下,许家庄不愿交出制盐厂也行,要么每年拿出百万两盐税,要么朝廷重兵围剿,盐业暴利,绝不可落入私人之手。”

  “我等没有丝毫私心,我们都是为陛下,为大明利益而考虑啊!”

  这……

  面对这么多大臣的提议劝谏。

  原本想将这个事情翻篇的崇祯朱由检,忍不住又犹豫了。

  因为这些大臣们说的,似乎挺有道理的。

  而且跟每年五十万两盐税相比,当然是每年一百万两更香。

  既然扬州盐商们,都愿意每年交百万两的盐税,许家庄为什么不能交?

  以盐业暴利之巨,每年才区区五十万两盐税,这着实是少了点,几乎干不了什么大事,要知道单关宁锦防线每年就要耗银400多万两,九边军镇也拖欠了太多粮饷,闹饷兵变年年发生,若靠着许家庄提供的这点钱粮物资,根本解决不了问题,连缓解都谈不上。

  不如,还是把盐业还给扬州盐商,又或者让许家庄加钱?

  动摇了。

  朱由检性格上的缺点又暴露无遗了,被文官们稍加影响,便被带上了歪路,有点想推翻前面的决定了。

  不过他还没到昏聩的程度,文官们那点小心思他如何猜不出来,就是为了针对许家庄而已,为此乱了大明腹心精华之地,坏了大局也再所不惜,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大明,其实还是为了他们自己。

  故而他连夜召见了自己当前最信任的心头宝——方以智,询问他该如何是好?

  还隐晦的询问,盐税增加到每年百万两,对许家庄而言,问题算不算大?

  “许家庄富甲天下,每年百万两盐税问题当然不大。”

  方以智道:“不过此前的盐商,江南之地的无数富商,他们许多人都富可敌国过,每年拿出十万两、数十万两也不是什么大事,可为什么江南地区的盐税、茶水、商税连年下降,而不是年年增多?如果这次没有许家庄插足盐业,文官们会轻易承诺,盐商们会同意每年交百万两的盐税么?”

  “不会。”

  朱由检摇头,这么简单的道理他当然懂。

  “商人皆自私自利之辈,作为商人庇护伞的江南权贵们,只会将好处往他们自己口袋里塞,过着奢靡至极的生活,绝不会主动把银子上交朝廷,这次他们感受到了许家庄的威胁,鱼缸里进了一条鲶鱼,为了对付许家庄,他们甘愿付出一些代价,只要许家庄这个威胁不存在了,他们又会故态复萌,偷税漏税,朝廷税收又将年年减少,这是可以预料的事情。

  请收藏:https://m.yund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