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66页_穿成年代文里的后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渐渐熟悉,学校里的活动也渐渐多起来。

  陈芸在与班上同学熟悉之后,便提议发挥他们专业的特长弄一份校报。

  其实校报早就有的,只是最近十年停办了而已。这次陈芸要重启校报,得到了包括院领导在内的不少人支持。

  她以前就做过杂志编辑,报纸虽然与杂志不一样,但也有共通之处。她过去几年用闲暇时间写了不少故事,又有校领导以及教授们的支持,再加上部分筛选的学生投稿,很快,第一期校报便热热闹闹地出炉了。

  校报才弄出来,知名度有限,所以陈芸几个还得站在人流密集的地方去卖报纸。

  不过这也就是暂时的,因为校报的质量过硬,很快便在学校内打响了名头,很快就有人主动来定报纸。

  陈芸做的校报分为校园新闻,学术交流以及故事天地好几个板块,内容诚意十足。

  她还在故事天地板块给自己搞了个专栏写长篇故事,反响不错,既拉动了报纸的销量,也养了自己的笔名。

  校报的运营逐渐上了正轨,而郑卫华的调职手续也全部弄完,带着四个子女来了首都。

  首都军区这边也给分了房子,面积比之前的房子要大不少,毕竟之前分房子的时候郑卫华才是营长,现在已经是副师了。

  因为两个人都忙,这房子的装修全委托给了郑卫华的警卫员,等全部弄好又过了一个月。

  搬新家这天,陈芸把玩得好的同学也请了过来,一群人吃吃喝喝,陈芸在桌上宣布了自己的计划:“我准备做月刊。”

  经过这段时间都运营,校报的故事天地有了一批固定的作者,版面渐渐放不下,是到了升级的时候了。

  “到时候把故事天地这个版面去掉,换成别的,原先作者写的故事都放杂志上。”

  校报用作者的稿子会给予相应的稿费,虽然因为发行量太少导致稿费也很少,但也聊胜于无。

  这校报等于是她一个人拉起来的,其他人也没什么意见,于是这个事情就这么定下了。

  陈芸有自己的野心,不满足于把自己的月刊限制在学校范围内。

  她的月刊内故事只占一小部分,还有各地风景介绍——这些也是从同学手里征的稿子。

  做杂志比做报纸麻烦的多,陈芸人手不够,一个人要顶几个人来,好不容易做出第一本样刊,确定没问题之后,便打着院系的名义向新华书店推销。

  请收藏:https://m.yund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