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24章 .魏蜀吴英勇反抗_三国醉龙图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天生不对头,在诸葛亮的眼中,李严就是一个极为贪生怕死之人,而且尤为怕麻烦之人。但是对于李严的能力,诸葛亮还是比较认可的,李严有着一番政绩。成都的城池修建多的李严的功劳,以及水渠、大堰、水门,全部是在李严的整治下,重新修复,单凭这一点,诸葛亮就不能不服。

  或许也是因为这一点,历史中刘备伐吴大败而回,心中丧失信念,召见李严进永安宫,任命李严为尚书令。公元223年(章武三年)刘备病重,李严与诸葛亮一道受遗诏,辅佐少主刘禅。以李严为中都护,统管内外军事,留下镇守永安。公元223年(建兴元年),被封为都乡侯、假节,加光禄勋。

  公元226(建兴四年),诸葛亮发觉此刻的魏蜀吴三国之中,蜀国日渐失去地位。无论是兵力还是农业发展,急速下滑,若是修生养息的话,恐怕根本无法超过魏国和吴国。一旦时间长久,其他两国发展迅速,蜀国只有被吞噬的份。于是诸葛亮引领兵马前往汉中,准备率领大军征伐魏国,想要趁着魏国不备之际,一举拿下魏国州郡,以此来增强蜀国的版图。

  要知道在古代,单纯依靠自身的收入,恐怕很难以超越其他国家。尤其是蜀国一连失去荆州,失去关羽、张飞,随即刘备又在夷陵大败。蜀国的根基动摇,随时坍塌,此时诸葛亮极度修好与吴国的关系,开始把目光转向魏国。想要以攻打魏国,掠夺魏国根基命脉,来增强蜀国。

  人力资源就是最好的财富,还有土地良田就的基本收入,蜀国人力稀缺,必须掠夺魏国的资源,才能壮大自己。于是诸葛亮想要调遣李严,令李严率领一支大军镇守汉中,来做自己的左膀右臂,好共同兴伐魏国。

  但是李严想尽办法推脱不去,而且还要求划分五个郡作为巴州,让他担任巴州刺史,以此增强自己的地位。对于李严的这个要求,诸葛亮肯定不会答应,毫不犹豫的将其拒绝。此前李严又曾劝诸葛亮应该受九锡,怂恿诸葛亮进爵称王,被诸葛亮加以驳斥。在李严看来,只有诸葛亮地位提升,那自己也会跟着升官。

  经过这么多事情后,二人由此不睦,逐渐形合影离。李严的同乡尚书令陈震出使东吴前,私下里对诸葛亮说李正方腹中有鳞甲,暗示李严心术不正,可能会制造事端,让诸葛亮一定要小心为妙。但是诸葛亮以“大事未定,汉室倾危,伐平之短,莫若褒之”,认为自己与李严还是可以相忍为国、并肩合作的。

  从这一点来看,诸葛亮为了蜀国大业,还是有些忠义的,为了大局着想,一直对李严忍让三分。今次李严在魏蜀吴的周泰、许褚、陈到三位将军主动要求留下来迎战敌军,为大军争夺撤退时机时,

  请收藏:https://m.yund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