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1未来_隆万盛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魏广德想到的诏书,是在府学藏书楼里看到的,洪武十九年六月,太祖朱元璋曾下诏定下的制度:“士卒战汤,除其籍,赐复三年。”

  什么意思,就是军户男丁战死而无后,亲属即免除军籍复为民户,同时享受三年之内不缴纳税租。

  只是,现在可不是明初,那年月的军户,好多都是孤家寡人,而现在则是不同,家家都有余丁,至少在崩山堡是这样。

  回头得问问,看能不能让蔡大家的那孤儿寡母转到民籍去。

  对于普通人来说,军籍和民籍的区别还是很大的,就那小孩以后长大了嫁人,挑选的余地也宽很多。

  魏广德心里盘算,脚下却没有停留,不紧不慢跟着大哥身后。

  在彭泽县城呆了两天,因为回了家,所以那两队士卒也没有再拘在军营里。

  两队士卒,一队来自崩山百户所,这个时候士卒手里都有银子,当初开拔的时候就发了二两,现在又拿到了十两赏银,手边阔绰,加上不少家人都跑到县城来迎接他们,自然就要趁此机会在县城里逛逛,购置年货。

  男人,在外面拼杀一年,好不容易回家来,自然要给家人备上一份礼物。

  另一队士卒的来源就稍微宽点,主力是本地卫所,但也有三十多个是从其他百户所抽调的,能拼能打的好手。

  带兵的人都明白,不能让手下军卒不满,吴占魁直接就把人放出军营,让他们和家人团聚,采办货物,开年正月十六就要回到军营来。

  在外近一年,也算给他们放一个月的假了。

  这两天的彭泽县城大街上,不时就能看到这些穿着崭新战袄的明军士兵,拖家带口在街上闲逛,手里和背上还大包小包。

  他们实在是太好辨认了,普通的明军士卒,有几个身上还有新战袄的,都是不知道哪年发下来的。

  商家看到这些士兵进点,那是立马就热情似火的招待,嘴上喊的是“杀倭英雄”,“买东西肯定便宜”之类的话。

  好吧,当初他們离开的时候,没人知道他们是去做什么的。

  但是,到了现在,所有人都知道了,彭泽县这边卫所出兵去了浙江打倭寇,还立有战功。

  几乎所有人,都在一片喜庆的气氛中准备迎接新的一年,悲伤的,或许只有那十几户战殁军卒的家人,虽然手里从卫所领到十五两银子,但是依旧掩饰不住的哀伤。

  大明朝对于战殁军卒,自洪武时起,都是按律拨给三两烧埋银子。

  这点钱看似少,其实对于有“铁饭碗”的人家来说,银子倒是其次,主要还是这职业。

  当然,前提是军饷能按时发放发够,而不是现在这样被克扣,甚至不能兑现。

  这,或许也是后世人大多认为,明朝军户不如民户的主要原因了。

  大哥魏文才和表哥吴栋也都拿到了九江卫指挥衙门签发的任命文书

  请收藏:https://m.yund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