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98提醒_隆万盛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广德,反正这会儿老爷也是休息,他真要校书的时候,他哪里敢和他说这些,打搅老爷工作。

  如此又是两日,京师的雨终于是小了下去,不过周遭府县遭灾的奏报也接踵而至,京官们的心情并没有因为雨势变小轻松起来,反而更加沉痛和担忧。

  等京师大雨终于停歇下来后,南直隶奏报送来,黄河在沛县再次决堤,泛滥千里,受灾百姓无数。

  此时正是朱衡力主修建的新河工未完成之时,一时间在京的科道言官纷纷上疏弹劾朱衡,以为新河必不可成,朱衡所为误国误民。

  一时间,朱衡在京城成了过街老鼠般。

  而他的对头潘季驯的情况也不好,他和朱衡都是治水大臣,黄河决口引发大灾,他自然也遭到口诛笔伐,只不过在他头上有上官朱衡先顶一阵。

  对朱衡现在的遭遇,魏广德等人这会儿也只能袖手旁观,实在不好参与。

  其实,黄河治理,从古到今都是一道难题,一直都没有得到根治。

  和后世人看到的黄河河道不同,在这个时代,黄河的入海口不是在渤海,而是分为三支,向南一支分三股,入涡河、颖河入淮,向北一支由长垣、东明冲入张秋运河,向东一支由开封翟家口东出归德,直下徐州,合泗水入淮。

  也就是说,这时代黄河之水是进的黄海。

  这一切,还是因为在弘治二年,黄河在开封及荆隆口决口导致的。

  到目前,有史可查的黄河因决口改道事件就有五起,第一次改道是周定王五年,黄河决口于宿胥口,河道从黄河故道向东迁移40公里,经滑县、大名、夏津、清河,由沧州、黄骅入渤海,史称汉志河,行河613年。

  第二次大改道于西汉末年王莽始建国三年,“河决魏郡,泛清河以东数郡”,河道向东迁移80公里,经濮阳、清丰、阳谷、聊城、临邑、惠民,至利津入渤海,史称东汉河,行河1037年。

  因河道地势有利,加之王景治河之功,历东汉、隋、唐、五代无水患。

  第三次大改道是在宋仁宗庆历八年,河决澶州商胡埽由青县、天津入渤海。

  黄河第四次大改道是金章宗明昌五年,河决阳武光禄寺村周视堤口,向东经入曹、单、萧、砀河道,由清江口云梯关入黄海。

  孝宗弘治二年那次则是第五次改道至今,仅仅是改道就五次,期间决口更是数不胜数,由此可见治理黄河有多难。

  不懂就不要发言,这是魏广德一贯秉持的观点,所以他虽然支持朱衡,那仅仅是因为老乡关系,倒不是说他就觉得朱衡的法子好,能治理水患。

  不过事情发展到现在,魏广德也觉得黄河似乎是个彻底整治一下了。

  后世对黄河有个很普及的观点,那就是因为人口活动破坏黄河上游的水土,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不过这些道理,魏广德思虑了两个晚上,最后还是没有写成奏疏递上去,实在是他不知道该如何辩证。

  裕王还没有上位,他说的话在皇帝那里其实没多少优势。

  到时候发下来让部议,他又该如何解释,说上游多种树?

  就算证实那东西可以减少黄河携带的泥沙总量又如何,短期内根本不可能取得效果,还需要朝廷大笔往里砸银子。

  砸银子种树还不如花这些钱修河堤,魏广德相信在这样的辩论中,他肯定要输。

  请收藏:https://m.yund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