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8有人走,有人来_隆万盛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卲方听到来龙去脉,心情本就不好,嘴里随口就道。

  “邵老爷,那几乘大轿可不一般,绝对是朝中大官的轿子,可都是八抬大轿。”

  那车夫是卲方在通州码头雇佣的,来京城自然不能坐马车,一般都是坐船顺着大运河北上到达通州码头,下船后再雇车轿进京城。

  明朝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车、船、轿,当然也有靠畜力,那就是骑马或者驴。

  而在这些交通工具中,轿子无疑是其中最高级的一种交通工具。

  和马车等其他交通工具相比较,轿子速度虽然慢,但是它乘坐起来平缓舒服,便于在狭曲折的路、山道上面行走。

  还有就是轿子需要轿夫来抬,可以显示出乘坐者的尊贵。

  被别人伺候,才能显示出坐轿者的高大上。

  在唐朝之前,坐轿子的大多是皇室女性和老弱官员。

  从宋朝开始,轿子就广泛流行开来,于是就出现了关于轿子的各种等级制度。

  其中官轿的规格,抬轿的人数,都有严格的限制。

  “轿”的名称就起源于宋代,在此之前通称“肩舆”。

  到了明朝,轿子的种类也基本固定下来。

  比如有两人抬轿子一般就被称为便轿,四人抬则是轿,而需要八人抬的轿子才被称呼为大轿,之上还有十六抬的轿子,那地位更是非凡,因为这个人只能是皇帝,即便是亲王都不允许。

  至于传中张居正三十二人抬的轿子是否真实存在,也是值得考究。

  有关张居正乘坐三十二人抬轿子的记载最早见于同时代史学家王世贞的《嘉靖以来首辅传》中的记载。

  “居正所坐步舆,则真定守钱普所创以供奉者。

  前为重轩,后为寝室,以便偃息。

  傍翼两庑,庑各一童子立,而左右侍为挥箑炷香,凡用卒三十二舁之。”

  在礼治森严的明朝,如果张居正乘坐三十二人抬的轿子,不可能没有言官参奏他的记录,言官在历史上可谓“疯狗”一样的存在。

  实际上即便是张居正权势滔的时期,他完全掌控都察院,可科道言官依旧不时上奏弹劾于他,即便知道这样的奏疏送到万历皇帝面前也是无济于事,皇帝根本就不会因此处置张居正。

  但在张居正乘坐三十二人抬大轿这件事儿上,历史上却找不到任何言官参奏他的记录,直到张居正倒台以后,也未有一点言官参他的记录,这是极不合理的。

  要知道,张居正倒台后,朝廷上下官员可是拼命罗织罪名攻讦他,若张居正真坐过三十二人抬大轿回乡,那些官员是绝对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张居正的罪名必然也会增加这逾制乘轿的一条。

  那时候,只要能找到张居正一条罪状,并得到确认,弹劾者大多会得到皇帝垂青,进而获得升迁的机会。

  由此可见,张居正坐三十二人抬大轿是子虚乌有的事儿,皇帝

  请收藏:https://m.yund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