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御麦_隆万盛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847章936御麦

  “调走傅侍郎,户部里反对的声音就小了,只要郭侍郎坚持,海运漕米一事在户部就不会有阻碍。”

  到这个时候,王国光还把他当三岁小孩子一般糊弄,信誓旦旦对魏广德说道。

  魏广德心里其实是有气的,甚至都想甩手不管此事了。

  他自认为在当前的局势下,支持漕粮海运是正确的,不仅可以为朝廷节省下大量的运输耗费,最重要的是可以避开黄河水患的影响,保证南米及时运抵京师,稳定北地。

  何况,魏广德也不是要废弃漕运,只是让商船走运河,收取的水关闸费维护运河通畅,两岸河工也有活路,不至于为了活命就揭竿而起。

  而且,魏广德自认为已经让步,那就是大部分漕粮还是走运河,只是维持海上航道,运送少部分漕粮。

  就是这样利国利民的政策,杨博、王国光一党都还希望从自己这里获得利益,不得不让魏广德重新思考山西帮和南方,尤其是苏杭、扬州一带大商人之间的关系。

  不过要给大明执行百多年的海禁政策松绑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只能慢慢来。

  来自后世的他知道,开海对国家的意义,不仅可以提升经济,更是可以正眼看世界,打破国家的封闭。

  大明朝是一个开放的王朝,并不是满清那样固步自封,还是愿意吸纳这个时代最先进的技术。

  实际上,若是大明朝能够延续百年,或许趁着西方工业革命的浪潮,也能很顺利的发展起来。

  魏广德对自己来到这里的任务只盯了三个,一个是开海,让大明朝融入这个时代的国际秩序,成为东方秩序的制定者。

  西方的事儿,以当下的交通运输和通讯条件来说,太过遥远,根本顾不过来。

  至于学习葡萄牙、西班牙和英国那样满世界圈占殖民地,还是洗洗睡吧。

  大明朝自身问题都那么多,都顾不过来,你还想着对外打出去抢地盘,就身边的文官唾沫星子都能喷死他。

  至于第二个,那就是找到所谓支撑“康乾盛世”的根,也就是红薯,这玩意儿产量巨大,正是因为那个时代国内大范围种植红薯,让民间不至于饿死人,才会让那百多年的时间里天下太平,被歌颂为所谓的“盛世”。

  除了相对明末吃不起饭,那个“红薯盛世”倒也勉强能称为“盛世”。

  既然来到这里,魏广德自然希望早点找到那个东西,辣椒都已经有了,想来红薯和玉米,应该也快出现了。

  魏广德之前可没少让人关注红薯和玉米,一个是好种植,据说只要栽下去就很容易存活,而且产量大,而玉米则是适合在山区和干旱条件下生长,实在是明末最好的粮食作物。

  只不过魏广德终究不是研究历史的老学究,并不知道他在寻找的东西,其实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请收藏:https://m.yund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