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64攻打马尼拉_隆万盛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鸟船在慢速航行时,命中率还算达到了俞大猷的要求。

  随着船速提高,命中率自然下降,当鸟船达到高速时,只剩下几发炮弹落在礁盘附近。

  邓子龙不是只进行一面射击,在绕圈后做了个“8”字机动,用另一面船舷也进行了两轮炮击,这次的射击演练才算结束。

  “提督大人,炮击演练结束。”

  邓子龙回到俞大猷面前,抱拳禀报道。

  虽然后面射击命中率下降的厉害,俞大猷并没有怪罪谁。

  说起来,这也是大明水师第一次进行这样的演练,炮手们瞄准不熟悉也情有可原。

  “还行,高速航行时命中率太低,还需要继续演练。”

  俞大猷看了眼拥挤的船舱,开口说道。

  “是,末将一定敦促炮手勤加练习,不服大人所望。”

  邓子龙立马抱拳说道。

  俞大猷微微点头,但是视线依旧落在船舱里。

  “大人,可是船舱有何不妥?”

  看到俞大猷的样子,邓子龙上前一步,不解的问道。

  俞大猷指指船舱,有些无奈的说道:“当初魏阁老坚持要采用夷人战船,学习他们这种炮术,先前的情况你也看到了。

  这样在侧舷布置大量火炮的战法,打起来威力着实惊人。

  你或许也听说过把,夷人的战船,一侧的火炮最多可是有五六十门,他们两条船就有我们十条船的火力。”

  “那也是没办法,船舱就是如此。”

  邓子龙明白俞大猷的想法,可是也没有办法解决,因为这涉及到船体结构的问题。

  中国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历史悠久,而且技术发达,在古代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古代中国对外交通发达,从汉朝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开始,中国造船和海航技术得到不断发展,隋唐时期,以及宋元时期是中国海上交通和贸易发展的重要时期,指南针用于航海。

  元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明朝初期,中国的造船和海航技术也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最著名的就是郑和下西洋,展示了大明王朝的海军力量。

  明朝继承并发展了前朝造船技术,郑和7次远航,船队最多时有船200多艘,人数最多有27800人。

  其中最大的船称为“宝船”,长44丈,18丈,长宽比例2.43,锚中都有几千斤重,更是高达九桅,可乘坐千人,吨位约为五千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海船。

  而同时期的欧洲的船舰桅数一般是三桅或者四桅,不仅是船只吨位和船只大小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船舰。

  桅数越多表示战船越大、挂起的风帆越多,能够借用的风力也越大,船速也越快。

  可惜的是,郑和之后明朝曾经强大的海军也随之缩减,大明水师从此告别了巨舰和海洋,等着西方战舰赶超上来。

  西方诸国林立,相互之间时常爆

  请收藏:https://m.yund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