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72西南_隆万盛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983章1072西南

  张居正并没有一口答应魏广德的提议,先拿下吕宋的部分地区,而是要通过部议来决定建议的可行性。

  魏广德也不气恼,此事确实很大,可以说开大门百年历史先河。

  作为首辅,谨慎些似乎没毛病。

  从张居正值房出来,魏广德就继续自己的工作,批阅送来的奏疏,暂时将此事放下。

  至于拟章程,他打算晚上回去,好好想想再说。

  云南承宣布政使司大堂,此时云南巡抚王凝正一脸严肃的呆在这里,他不时在屋里来回踱步,充分表现出此刻他内心的紧张。

  王凝,字道甫,湖广宜城县人,和张居正是老乡。

  同时,他也是嘉靖三十五年进士,和魏广德是同年,这也是魏广德在张居正提出调离云南官员时没有反对的原因。

  好吧,只能说他运气是真的好,和当朝首辅、次辅都能拉上关系。

  至于王凝其人,魏广德也从锦衣卫处知道他在云南的一些情况,貌似王凝在云南风评不好。

  其实想想也对,要真和张居正、魏广德关系亲密,又怎么会被派到云南做官,虽然官至巡抚,品级不低。

  这样的位置,往往也是照顾一些关系户,或者打发人的差事儿,所以品级给的高,但实际利益却未必好。

  其中,关系和王凝最为糟糕的,莫属姚安知府李贽。

  说起李贽,也不得不说算得上大明一个奇人,他于明世宗嘉靖六年十月出生于福建泉州府,其祖先是元朝以后迁来福建。

  李贽幼年丧母,随父读书,学业进步迅速,自幼倔强,善于独立思考,不信回教,不受儒学传统观念束缚,具有强烈的反传统理念。

  他在社会价值导向方面,批判重农抑商,扬商贾功绩,倡导功利价值,符合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

  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

  李贽早年家贫,跟随教书谋生的父亲识字读书,二十二岁中秀才,二十六岁中举人,之后会试无果,以举人身份入仕途,历任共城教谕、国子监博士,而现在为姚安知府。

  李贽在文学方面提出的“童心说”,强调真心,创作要“绝假还真”,反对当时风行的“摹古”文风,这一倾向亦对晚明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著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等。

  李贽深受“阳明学”支流“泰州学派”影响,且以“异端”自居。

  针对当时官学和知识阶层独奉儒家程朱理学为权威的情况,贬斥程朱理学为伪道学,提出不能“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诗文多抨击前七子、后七子复古之主张,认为《西厢记》《水浒传》就是“古今至文”,公安派三袁兄弟受其影响较深。

  晚年颇好史学,据历代正史纂《藏书

  请收藏:https://m.yund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