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61章 捧几个人(34)_一开始,我只想搞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061章捧几个人(34)

  在车里,沈旭东就跟陈都铃说了,待会他们问什么,你就老实回答…

  陈都铃确实做到了!

  她家挺有钱的,也见过世面,就不太怯场…

  所以,应对自如…

  但有一点,沈旭东挺不喜欢的,就是她有点杠精,老喜欢反驳别人!

  听到沈旭东说韩国电影不好,立马怼了句:“电影《熔炉》推动出台了“熔炉法案”…他们有改变国家的电影,我们呢?”

  她有这种观点很正常,去年,汤惟拍了《分手的决心》,一堆粉丝齐唱赞歌:“打入国际”“不跟国内的泥腿子玩了”“去韩国飞升”等…

  彷佛拍了部韩国电影就黄袍加身一样。

  沈旭东摆手:“从电影角度讲,《熔炉》并不算好电影…对未成年暴力、虐待场景的滥用,角色工具化、脸谱化、标签化的展示…这个从专业角度来讲,不算好电影…吸引人的更多是题材本身…《熔炉》这个原型,具备天然的正确性,同情受害人,鞭笞施害人都是理所应该当,情绪化宣泄,只能抵达最表层,

  “对了,我说个事,07年李沧东导演来北电做访问,有人提问‘韩国电影有什么值得我们中国电影借鉴学习的地方吗?’李沧东回答‘尽量不要去学习和模仿韩国电影,这绝不是我在谦虚!’”

  “其实,最开始是模仿好莱坞还有港片,比方说《英雄本色》,在韩国翻拍的电影叫《无籍者》;《喋血双雄》,在韩国翻拍的电影叫《杀手》;后来他们发现翻拍不是一条好路子,于是,找到了新的东西:注入现实!”

  “韩国电影那批导演,偏商业属性的,奉俊昊、朴赞郁、金知云包括崔东勋,都是韩国368时代,368时代指的是60年代出生,80年代上大学,30岁左右成为社会中坚力量的人…他们这批人都经历过韩国军政府时代,对权力有着天然的警惕,所以,他们的电影充斥着对掌权者的不信任…最开始是因为《杀人回忆》引发的一类模仿者,《孩子们》、《那家伙的声音》、《追击者》…

  后来,《熔炉》出现了,彻底走火入魔!贫富差距、制度腐化、官商勾结之类的元素尽情展示!”

  “你如果看多了韩国电影,会发现他们大多带着一种强烈的情绪宣泄…而且,《熔炉》、《素媛》还推动了司法的修改,这个更让韩国电影人骄傲…”

  “但…我感觉韩国电影已经找到了流量密码,现实主义+情绪宣泄…电影逐渐流水线形式…最终,”

  “我们的观众推崇韩国电影,很正常…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的现实主义连情绪宣泄都不被允许!我们的推崇更多是一种羡慕…”

  陈都铃立刻问:“那为什么我们不搞分级制度呢?真的是因为如果采用分级制,审核电影的

  请收藏:https://m.yund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