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44章 前途一片光明_东京文艺教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是容易的事情。

  而另一边厢,东京的低价又开始进一步腰斩,很多商铺、住宅的价格都开始大跳水,来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低点。在东京各大繁华的商圈街道随便溜达一圈,都能看到许多商户的墙外都贴着“转让”的纸张。

  而吉田贺史也知道,现在正是出手扩展水波的院线资源的时候了。

  在金融危机到来之前,藤原圭一直让公司留有足够的现金储备,这些现金储备来自之前作品的收益和一些银行的借款,有数十亿之多。哪怕公司面临了一些资金困难,制作经费紧张的时候,藤原圭也不让动这笔钱,而是另外拉投资。

  现在看来,这笔钱就是用来购买院线的。

  这是水波制作由单纯的制作公司,转变为集制作、经纪、发行于一体的大型影视托拉斯的关键一步。

  虽然低价还在不停地下跌,但是曰本政府和银行系统也及时出手进行管制。吉田贺史也不愿意去等着抄什么底,该出手时就出手,于是一个月之内就买下了东京中央区(银座附近)、新宿区、港区等地的十二座剧院,而且还在不断地增加数量。

  购买的过程也比较顺利,大部分影院的经营者卖掉剧院都是为了拆东墙补西墙,希望赶紧有一笔钱回到口袋。

  所以哪怕他们提出的出售价格已经很低了,吉田贺史还是会想办法在合理范围内再压一压价,以达到公司利益的最大化。

  吉田贺史在这方面眼光老辣、经验风度,而且很有分寸,还价的时候总能把价格压到你的肋骨叉上——无限逼近对方的心理底线,压缩了还价空间,又不至于还价得太狠惹怒对方,导致谈判失败。

  九月初的某个早晨,吉田贺史和随行助理来到了一家在池袋的大型剧院。

  这家剧院占地很大,有着十八个大型放映厅,而且装潢得很好,虽然开业经营了已经有十五年的时间了,但是三年前才翻修过一次,所以看上去依旧很新。

  而且附近有两个居民点,和大型商场以及一条步行街,人流量极大,在正式谈交易之前,吉田贺史还派人来此地实际观察过,这里的确是附近逛街和居住的人们想看电影的时候的第一选择。

  经营状况比较良好,所以这家剧院并没有降价出售,而是维持着原价。吉田贺史亲自来谈,得知剧院的主人是一对兄弟,剧院是他们父母留下来的财产,现在这对兄弟也是剧院的实际经营者。

  吉田贺史试图套话,想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将一家经营状况比较良好的剧院卖出去,负责谈判的是那对兄弟之间的哥哥,似乎也是比较能做主的那位。主要是想知道他们是否有做什么别的生意,面临了亏损,才不得已拆东墙补西墙?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价格还可以再压低一点……

  然而那个

  请收藏:https://m.yund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