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八十二章 上市的问题_重生199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瓦伦丁好奇地问:“为什么?”

  “从正策面讲,吸引外资被认为是振兴经济的捷径,所以,外资即将享受‘超国民待遇’,各地对外资及合资企业都会推出了大力度的优惠政策。

  一个被普遍采用的税收政策是‘三免两减半’,也就是企业创办的前三年,所得税全免,后两年则减半。

  而且,你会发现很多地方,减半政策是从企业开始获利之年起才被执行。

  在所得税征收比例上,合资企业的税率是15――33%,而国内企业则被征收55%。

  这种税收政策上的身份差异,会极大的刺激国际资本对华国市场的兴趣,让华国的繁荣速度超出你的预料。

  有一点你肯定是没考虑,华夏和别的国家不同,从闭关锁国走过来,这是一个完整的生态,抬高任何一个点,都会撬动整个生态的循环——你能理解我说什么吧?”

  瓦伦丁不动声色地道:“继续,不够。”

  “在改革理念上,外资更被看成是转换企业机制的最佳动力。

  举个例子,有一家著名印染厂,和香江一家公司合资,新公司裁掉了三分之二的员工,使用的还是原来60年代的日笨设备,行政管理人员从35人减少到3个人,香江方面带来了70%的外销业务,工厂很快就扭亏为盈。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香江合资方给老工厂带来的是:震荡较小的裁员、新的管理方式的输入,外销渠道的开拓。很显然,这是一个双方都很满意的结果。

  另一方面,对私人企业的歧视,也增加了对外资的需求。

  现在的国有企业,都是在破产的边缘上运营的,与此同时,私人企业尽管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却仍然受到严重的信用约束,无法获得金融上的扶持,被限制进入很多行业。

  没有效率的国有资本,需要寻找到有效率的合作资本,它面对的是两大资本集团:一是跨国资本集团,一是民间资本集团。

  在这种抉择中,跨国资本成为了被选中的对象。

  从1992年开始大量涌入的外资,与这种改革思路的确立是分不开的。

  曾经有一个民营企业家,通过关系与银行领导见面。这领导说:我们有政策,规定不能与私人企业家见面。我们支行在1954年时给私人农户借钱去买驴,他们没有还钱。

  看看,这就是国民待遇。

  再看外资什么待遇?

  各地为了吸引外资,纷纷建开发区,1991全国有开发区一百多个,到1992年末,已经有两千多个,而今年就更加失控了。

  这些开发区为了吸引外资,制订的优惠政策一个比一个‘火’,有的甚至到了‘舍血本’的地步。

  开发区的土地出让绝大多数是采用协议出让的方式进行的,所以到处充斥着灰色交易,每年土地黑市交易流失的国家

  请收藏:https://m.yund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