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二十四章 一条铁律_重生199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个叫潘十亿。”易小笛深吸了口气,平静了一下心情:

  “他原来在经济改革研究室工作,87年的时候下海到了深镇,最初是打工,日子过得很不好。88年的时候,他到了海难,当时全部财产就1000块钱。

  没想到这里比深镇的工作还难找,潘十亿迫不得已,来到一个砖厂打工。

  砖厂都是重体力活,挖土、推车、和泥巴,完全依靠人工将黄粘土做成砖坯,再堆起来,送进砖窑烧制,一天下来,浑身像散了架一样。

  干了20多天,潘十亿发现这个农民开的砖厂管理手段落后,效率低下。于是,他就向老板提出建议,由他来管理这个砖厂。

  他毕竟是读过书的人,老板感觉他说得很有道理,就采纳了他的建议。

  于是,潘十亿摇身一变成了砖厂厂长。

  两个月之后,砖厂倒闭了,潘十亿拿着三万块钱离开……”

  夏川失笑道:“砖厂倒闭了,他却赚了三万,这样的人你信任吗?”

  他前世就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只是没有机会听到真话,因为当时的‘六君子’已经分家了,花花轿子人抬人,互相吹捧大家都好,互相揭老底有什么好处?

  所以媒体上看到的六个大佬,都是无比光鲜。

  但那是真相吗?

  易小笛沉默了一下,诚恳地说:

  “夏川,我是这么想的,饭都吃不上的时候,谁都可能抢劫。但如果能吃饱饭了,甚至还吃上肉了,都是读书人,谁不想体面一点呢?

  用伟人的话说:原始积累都是血腥的。

  用名人的话说:一开始人们都叫我是投机者,接着认为我是投资者,后来又称呼我为银行家,最后大家都喊我是慈善家,但我从始至终干的都是相同的事情。

  我们做企业,不能以道德来衡量人才。

  如果一个企业让人看不到前途,那人人都会失望,所以国企生了无数蛀虫。

  而我们的企业不是,你给的是全国最优厚的报酬,只要努力就可以赚到,如果还为了一点小钱冒风险,值得吗?他又不是傻子。

  而且,你是不是低估了自己的震慑力?

  最后一点,潘十亿确实是人才,甚至比另外四个更有价值,他是天生的企业家。如果你觉得可行,我明天把他叫来你见一见,最后再定。”

  夏川知道了真实答案,当下含笑点头:“另外四个呢?”

  易小笛道:

  “另外四个是我在海难改革研究所的同事。你可能不知道,最初是风轮先来到海难的。这个研究所就是风轮奉上级命令建立的,然后把我从党校招来了。

  后来研究所解散了,我开了印刷厂,他们四个就去燕京投奔南德集团的牟奇中。据我所知,他们在那混的并不好。牟奇中给的待遇比起你来差的太远了。

  我可以肯定,一个电话,他们立刻就会回来。从骨子里讲,

  请收藏:https://m.yund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