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49节 戍军 下_大唐第一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匹丝绸,这丝绸从长安来的军属们自然是知道的。

  这是次等丝绸,也就是下三类的。

  大唐的丝绸分为织数,就是一寸之中有多少织,这是原织物的质量评比,然后就是平整度、再下来就是比色泽,最后就是整体的质感。

  这织数已经是属于稀织了。

  再看看自己男人身上穿的军服,虽然是细白麻的,可这种细白麻的价格在长安和这种下等丝绸相比,也差不多了。

  这发下的五匹细白麻,比起武德年间的自然是好了许多。

  不过,大唐的普通百姓,穷一些的也用这个,但凡是有富一些的,用的更好一些的。原料来是吕宋的细软麻芯料织成的麻布,比起这个不知道要好多少。

  只有钱是最实实在在的,一筐钱呢。

  数一数,少的也有一千二百文,小队长这一级就有一千八百文了。

  有个校尉的职司,那怕是最低级的,也有二千四百文以上。

  “挑什么挑,我们这些戍边的。一个月的军饷谁拿过一贯钱以上的,到了这里差不多每个人加了足有五成,这些衣料也是白给的,作人不要白吃还挑好坏。”有个老军领了东西之后,对着其他人喊了几句。

  所有军士都扛着回家了。

  根本就没有到第二天,当天下午好几个当地的贵妇就找足了借口混进了军属区。

  倭人的军属区也有丝绸发,但数量和唐人的根本就不能比。他们五千人发的还没有这三百人发的多呢。

  南洋的贵妇们干什么?

  就是买衣料。要知道大唐现在的丝绸每个月到港才一千匹。仅南洋九个港,每个月总共一万匹,其中差的一千匹就分到了军属手中,倭人的、高句丽人的,接下来就是大唐人的。

  一匹丝绸,一千石米。大唐的石,不是倭岛的石。

  花色丝绸,加一倍的价。

  一石米,码头上的收购价是二十文,也就是一匹丝绸就是二十贯钱。

  卖还是不卖。

  团长下令。所有军属不得于南洋人交易。等待命令。

  这是军令,大唐的军人对军令是无条件服从的,那团长当下就离开了军营,去了倭人军营。对于这位巨港最高武官的到访。倭人军营之中上下的官员一起出迎。摆足了姿态。

  能在倭人军队之中当官的,肯定是会说汉语的,而且一定会写。

  “本将初来巨港。入职的时候几位送了米酒很棒,某也带了些长安的酒来。”

  “感谢,非常感谢。”倭人校尉的腰弯到了差不多九十度。

  倭人军官很清楚,谁才是这里真正的话事人,别看这位大唐校尉在职司上什么也不管,但名义上他也是这位的下属,更何况他清楚的知道,大唐人同职司也比自己高贵,更何况军职还高自己半阶呢。

  对于这种礼物,是真心感谢的。

  酒是长安的酒,真正的上等烈酒。

  几杯下肚之后,这

  请收藏:https://m.yund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