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九章 辽东端倪_御极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朱由校让孙承宗帮助他整理这些,孙承宗在整理这些资料时如同看天书般眼花缭乱,在细读起来感到是那么的不可思议,他从来都没有想到世界会有这般的神奇和内涵,会有这样科学系统的理论和知识,更震惊于皇长孙是如何懂得这些,要知道,在他六岁时就作为皇长孙的师傅,他可是从来都没有见过皇长孙触及这些,心中的疑惑及对皇长孙的神秘更是增添了许多。

  整理出原本之后,朱由校将这些书籍带到京师学堂,让学生们一一抄写原本作为他们的课本学习。朱由校在深宫中不能天天到京师学堂,那里的事物都交给孙承宗去打理,他隔三差五的去一次,每次去都给他们解答疑问,充当一次讲师,也鼓励他们自己搞研究。朱由校还不断的招收一些新学员,原本不大的四合院,随着生源的增多,已逐渐容不下了,不得不将学生们分上下午轮流上课。

  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原本十几人的学生发展到近百人,而且其中不乏佼佼者,有宋应星、茅元仪、李之藻、潘文远、赵忠南等,其他人也都学有所成,看到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收到成果,朱由校不禁沾沾自喜,要知道,这近百人将是我大明科学的储备。

  在军事上,朱由校以这贴身的九名侍卫位骨干,将明代的军事训练和当代的军事训练相结合编排,制定详细的军事科目。这九人不愧是锦衣卫出身,大明军队的精锐,他们很快就熟练的掌握了这些军事科目,每天的队列、五公里越野、骑马、射箭、军事理论学习等,逐渐适应了新的训练生活,看到他们一个个精神十足的劲儿,活脱脱的像现代军人,服从!执行!军纪严明!

  看到这些点点之星,朱由校感慨万千,将来能否燎亮中原,就看我以后的人生了。

  乾清宫中,万历皇帝凝重的看着一本奏表,心中感到了一点不安,他似乎预感到了什么。

  “爱卿,你看这应如何处理?”万历皇帝深邃的目光看向首辅方从哲。

  “陛下,朝鲜之战持久,费银八百余万两,西部三省多地灾害频仍,亟待赈济,南方暴民四起,需拨款平定,如今已不适再动刀兵!”方从哲俯首回答道。

  “哼!一个小小蛮夷之人,竟能称汗建国,难道任由他做大,成为我大明心腹之患不成!”万历皇帝愤愤的将手中的奏表仍在地上。

  “陛下,”方从哲回禀道:“此事需从长计议,努尔哈赤没有反我大明,仍视我大明为宗主,他既然向我称臣,上表纳贡,我们何不顺水推舟以抚边陲,否则必是刀兵相见,辽东一乱,后果不堪设想!”

  “哼!那也不能由他做大,否则辽东将来不可收拾!”万历皇帝话锋一转,“爱卿,你身为首辅,可有良策?”

  “陛下,”方从哲顿了

  请收藏:https://m.yund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