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7章:历史的必然性_蓉大爷的逆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值此“感动大青”之际,贾蓉又收到了关于施南土司的具体资料和情报,以及迈柱的私人信件。

  资料上提到:施州自元代始设“施南道宣慰使司”,但具体始于何时则待考证。

  嘉靖《湖广图经志书》记载:“施南宣抚司。古荒服之地。

  宋崇宁中覃都管骂始纳土输税,属施州。元置沿边溪洞招讨司;至正二年叛乱,都元帅纽璘招降,改施南道宣慰使司。明玉珍据蜀,改施南宣抚司。”但上述记载值得研究:《宋史》记载:“辰州覃都管骂等各愿纳土输税。”无史料明确记载在施州设置“沿边溪洞招讨司”。

  纽璘死于中统四年(1263),不会在至正二年(1342)去招降。明代雷思霈所著《施州卫方舆书》则称:“元置镇边万户总管府。至元二十三年改忠义军民安抚司。”该记载与正史矛盾:《元史》记载,至正十五年,“罢四川羊母甲洞、臭南王洞长官司,改立忠义军民安抚司”。

  元末明玉珍占据蜀地,设施南宣抚司。道光年间,南乡农民获二铜印,大者博二寸余,文“施南万户府”,背镌“大夏天统三年(1365)”;小者博二寸,文“施南宣抚司司狱司”。

  洪武四年(1371),施南土司覃大胜归附明朝,明朝设施州宣慰司,为从三品。

  洪武十四年(1381),明朝设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十六年(1383)改置施南宣抚司,使隶施州卫。

  洪武二十三年(1390),施南土司覃大胜叛乱,被蓝玉派兵剿灭,施南土司被废。

  永乐二年(1404)五月,复设施南长官司,置流官吏目。

  永乐四年(1406)三月,升为施南宣抚司。至明朝灭亡,施南一直都是宣抚司。

  天熙四年,荆国公王光兴率部从施州卫向大青投诚,施南土司亦归附大青。

  历代土司皆是叛服无常,末代土司覃禹鼎被废的根本原因,其实是生产力的发展和汉土交流趋势的不可阻挡。

  随着大青生产力的提升和恢复、人口剧增,大量人口流寓施南,而土民也已渐渐通晓汉文化并掌握新的生产工具,以往被视为麻烦渊薮的土司地域,则被朝廷看成可以解决人地矛盾、并增加赋税。早在天正七年,云贵广西总督就给天正帝上奏了《奏为请招无管生苗以安三省边境事》:“……有无管生苗,北连湖广、西接四川,广袤千余里,而城化外之巨区,三省之腹里。

  其中地土平衍,人民饶庶,语言衣饰,多如汉人,鸡犬桑麻,无异内地,因并不隶于何省,或为强横土司所割据,或为凶悍头目所分侵,向号四不管,积习相沿,由来久矣。

  查其连接楚省者,则系保靖、永顺、桑植、容美、中峒、大旺、腊壁、高罗、施南、中路、东乡、散

  请收藏:https://m.yund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