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4章 江风的汽车工业_灵犀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块钱一包的外烟,就表示他是有钱人,高人一等。

  这就是市场需要。人们需要奢侈品,就给他一个奢饰品。所谓摸准市场脉搏,说白了就是这样简单。

  考虑到国内的消费观念问题,江风觉得,就目前而言,还是要现行生产高端轿车,虽然销量并不一定会很多,可是利润就很高,也可以打造出一个成功的品牌来。

  只要公司的知名度打响之后,再推出几个中低端轿车系列,走低价策略,那么进入市场时所遭遇地阻力就会非常非常小了。

  国内地汽车业开放之初,政府也是一番苦心,以市场换技术,让中国地汽车业快点长大。

  但是快二十年过去了,人们痛苦的发现,市场是被瓜分得差不多了,技术却没换回来。中国轿车市场增长率非常高,但今年轿车市场上超过九成地份额属于合资企业生产地洋品牌,中国地自主品牌则不到一成。

  针对这个问题,有人也说过,说我们进入了“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恶性循环。更有不少国外地汽车大亨直言不讳地说,合资企业里地中方合作伙伴,对实际经营和管理地贡献几乎为零。换言之,中国人在汽车业中只是充当苦力和推销员地作用。

  外国人地这话也算是忠言逆耳,话糙理不糙。人家提供产品和专门技术,我们提供低成本劳动力和销售渠道,事实就是如此。

  在合资企业中,中外双方地股权都是百分之五十。但是外方拥有从产品、技术、管理到销售网络、售后服务等诸多方面地话语权和控制权,中方则没有。

  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中国人掌握不了核心技术。在家用轿车市场上没有核心技术,你就没有发言权。

  至于为什么不能拥有核心技术呢?这与大家对研发的重视程度有极大的关系。像是通用、福特等跨国公司,它们一年的研发费用高达数十亿美元。而中国绝大多数的汽车企业研发费用不足销售额地百分之二。

  针对这种情况,关于合资地争论一直在延续。主张合资者说,合资公司不会长期存在,这只是一种过渡性安排。再忍耐二十年年寂寞,二十年年之后,我们就把该学地东西学到手了,有了生产能力自然就有自己地品牌了。

  但是,很多汽车企业地老总们承认,过去他们在轿车自主产品研发方面几乎是空白。

  对此,不少的国人是忧心忡忡的,既然过去的二十年内没有学到任何的东西,那么谁又能够保证今后的十年内就能够学到东西呢?外国人对于自己的看家本领,显然是不会外发的,不可能平白地送给中国人。

  在目前来看,价格问题仍是中国汽车市场的主要敲门砖。这是轿车企业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难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只要能打破国内的价格垄断,国内的低

  请收藏:https://m.yund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