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 重大突破_钢铁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切之后,杨元钊没有多说什么,一体机的效果,只能够深埋于心中,解决了这个雷达原型机的问题,中国的海军的强大,已经是指日可待了,雷达方面,到时别那么的着急了,哪怕刘志他们,继续在这个雷达的基础上研究,也未尝不可,杨元钊看来,这种可能性太小太小了,可是科技不就是一次次的失败之后,这才获得的成功。

  杨元钊到来了之后,刘志主动把这个雷达定型的权利交给了杨元钊,杨元钊来判断的根本原因在于,这件事情,除了杨元钊很难有其他人决定,因为整体的指标,全部都是杨元钊一个人来确定的,说实话,这件事情,杨元钊也没有想到,不过杨元钊并没有迟疑,果断的通过了这个计划,虽然说,后续,会继续研究,减轻重量变成次要的,如何在同等质量,或者说,相同的情况之下,增加性能才是最重要,甚至把软件和数据总线也整合进去,可是第一批最少100架安装了这个雷达的飞机,就会开始兴建了,其中中型的70架,重型的只有30架。

  由此可见,杨元钊对于雷达的重视,中型的飞机,全部都是海基型,未来会最终达到300架,只有满足了海基的需求之后,才会逐步的面向陆基,在此之前,重型轰炸机改造过来的侦察机,成为了陆基雷达的主要力量。

  一旦每一艘舰队航母,都拥有了8架安装了雷达中型飞机,整个舰队的侦查力量肯定能够上几个台阶,到时候,就是如何用软件更好的计算,更快的把敌人显现出来,中国的导弹,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可是的标准化的火箭弹已经出现,用雷达和瞄准系统结合,可以有效的节约驾驶员的精力,为战斗机增加能力,虽然战斗机还没有办法装上雷达,却可以用中型或者重型来做测试,为未来雷达装上战斗机积累经验。

  这一点,可以为未来的喷气式的前置的雷达,虽然说喷气式还还在研制之中,对于一些理论上面的东西,已经有所了解了,实际上制作难度非常的大,当然了的,如果杨元钊全程的监控这个制作的话,还是有可能制作成功的,毕竟一体机之中的材料,远胜于现在的材料,解决掉喷气式飞机的问题应该不难。

  本身,因为材料的关系,中国越过了活塞式发动机,直接走涡轮螺旋桨,哪怕看起来一样,可是性能上几乎是云泥之别,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在各方面,都比活塞式发动机更强,就省油一项上面,就足以出色了。大部分的活塞式发动机都是短腿的,除了少部分,剩下的,航程都不高,无法起到战略轰炸机的作用,可是涡轮螺旋桨有这天然的优势,单发的航程已经足够的远了,更别说后续的多发的,中国在4发战略轰炸机上面,不但全面超越了美国的b17,而且在1915年前后,已经基本上达到了b29的程度,这可是极为惊人。在别人的飞机,还没有出现的前提下,已经是出色的了,没有必要追求喷气式。这也是中国的目的,如何在涡轮螺旋桨的基础上面,迈进到更深刻的程度,才是中国的正确道路,至于其他,那都是拔苗助长。(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yund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