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 火箭炮车_钢铁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足,每一个价格较高,信号强度不大,也就是杨元钊等少数高层才会用到。

  “是秘书室打来的,有急事!”秘书很快的从上面的几组编码上面,看到了答案,回头跟杨元钊说道。

  杨元钊点点头,秘书很快给司机下达了命令,汽车加快了速度,向前快速的行驶,很快的进入到了一处政府厅局,看他的牌子,是包头市土地局,在亮出了证件之后,征用了机要室的保密电话,经过了简单的联系之后,秘书告诉杨元钊,是阴山基地传来消息,火箭系统获得了突破,成熟的火箭炮车已经制作出来了。

  火箭系统,杨元钊眉头一挑,火箭作为的下一阶段导弹的前置研究,一直以来都是杨元钊所关注的,不过再向前迈进这一步之后,就很久没有发展,火箭筒下一步改进非常困难,一直都是停滞不前的,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之后,杨元钊提议,从单兵火箭筒延伸开来,放大他的体积,研究更强大的火箭。

  火箭,出现的时间很早,最早应该是烟花上面,中国传统的烟花很早就把火箭给制造出来,甚至在封建社会,还有一定的军事用途,比如说,在箭杆上捆绑火箭,或者制作出大量火箭集成的突火箭,可是火箭制作简单,却有一个巨大的缺陷,无序性,精度无法控制,甚至一定程度上面,还会向后打,容易误伤,且保存不易。

  科技发展到目前的阶段,特别是中国在材料学上面的进步,已经拥有了更进一步的肯能性,杨元钊的提点是放大火箭筒,为的就是制作出有战斗力的火箭,这不但对于飞机和直升飞机有重要的作用,在陆军战略压制武器上面,也有巨大的作用。

  不过火箭制作的难度相对较大,在设立了研究组之后,刚开始有巨大的进展,可是成品拿出来,无一例外的都是可控性较差,哪怕使用了中国比较成熟的火药,也同样如此,理论方面没有进展之前,要制作出可控性强的火箭,这非常困难。

  转折点是在1915年11月,也就是半个多月之前出现的,西北大学空气动力和流体力学研究院,经过了长时间的研究计算,特别是超大型计算机的连续不断运算,终于解读了一些基础的理论,提出了高超声速无粘流理论和气动力的工程计算方法,这个计算方法虽然不算完善,却解决了火箭的大部分的理论,并且让火箭弹的发展有了一个重要的基础。

  本身,中国在材料,在发动机,在火箭力学和流体力学上面,都有极大的根基,加上经过研究和实战出现的一系列的科学家,特别是在火箭领域,有相当研究的这些学者,被超过3亿美元的资金推动下,开启了新一代的火箭的研究,不考虑制导性,不考虑精确性,只考虑威力和射程,的终于

  请收藏:https://m.yund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