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 接近音障_钢铁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原来的几十公里,增加到了数百公里,这种增加,对于航母的防护能力,起到了巨大的威胁。

  中国在各方面的科技上面,已经超越了这个时代,具备了发展导弹的基础,如果不能够在导弹这边,有更加深入的研究的话,之前的一切基础,将会化为乌有,这是杨元钊所不允许,换成之前,中国还灭有介入这个领域的时候,杨元钊不会硬生生的提升,可是现在,中国已经触摸到这个门槛了,之前演习的火箭,已经有了导弹的雏形,甚至一定程度上面,在技术性能上面,比导弹的鼻祖,v1导弹要出色的多,那只是一个类似无人机一样的简陋的东西,命中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中国却可以形成类似覆盖攻击,虽然有些瑕疵,却可以接受。

  导弹太重要了,在飞机之后,杨元钊很少的介入到中国科技体系之中,生怕自己的某些动作,把未来的基础给打破了,可是这个导弹,是不允许有问题,他不但对这一个项目进行资金倾斜,也绘制了大量的图表,并且把在后世听到的理论,囫囵吞枣的交给了项目组。

  因为杨元钊的重视,空气动力方面一些专家,专门的前来,对于这些火箭的气动力外形进行研究,一款无人飞行器,使用的是大推力发动机,这种武器很引人注目,在大量专家的加入之下,除了尾翼之外,尝试着添加一些翅膀之类的,增加他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事实上,加入了这些之后,性能有了巨大的提升,杨元钊也是日理万机,他没有能够亲临,如果他亲临的话,他一定会看到,这一款武器,似乎越来越像是二战时期,德国军队v1导弹了,粗大的身体之上,简单的尾翼,中间有一个直通平行机翼,可以给火箭巨大的升力和稳定性,就实验结果来说,已经基本上达到了设计的要求了,如果就火箭炮这样的武器上面,这已经可以投入到战斗了,比之前实验性能上增加了许多。

  把火箭制作的越来越像飞机,这多多少少是一个历史的必然性,可是中国在动力学上面,远超过二战时期的德国,在各种新的材料的使用之后,速度很快,特别是杨元钊直接解决了燃料问题,使用的是航空煤油作为原料,加入了一些制氧剂,一定程度上,以最佳的混合比,提供了足够的动力,在澎湃动力的支持下,火箭的速度不断的加快,性能指标很让他们满意,在60公里的射程之中,最多只用了7分钟就飞跃了。

  这已经超过了最快飞机的速度,可是还低于炮弹的速度,火箭的准确度有了,可是速度不足,650公里左右的速度,对于射程而言,或许太慢了一点,即便瞄准了对方,除非是覆盖攻击,否则,就连步兵都有可能躲闪,更别说机动单位了。速度是

  请收藏:https://m.yund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