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 海洋种植业_钢铁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常有帮助,并且创造了大量的利益和工作岗位。

  这样的结果,甚至连始作俑者的杨元钊都没有想到,他只是从过去的网路上面,了解到了这些东西,当时还是在美国,美国在西海岸北大西洋区域,大量的投放的海藻,甚至专门用于聚集海藻的那种生物毯,可以有效的提升海藻的生常率和成活率。

  可那也实质实验性的投放,耗费的资金巨大,就算是财大气粗的美国,也承受不住这样的投入,当然了,迈向海洋是在21世纪,那个时候,不但整个世界的人工成本上升到了可怕的境地,再加上污染和整个海洋的群落都受到破坏,所以投资是庞大到连美国都承受不了。

  可是这不是100多年前之后,在工业还没有彻底的改变整个地球的环境的时候,整个世界的海洋还没有受到污染,整个海洋生态平衡还没有被削弱,很多地方,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面,进行的补充,就可以恢复海生物群落,进而产生难以想象的效果。

  这个补充,让中国的海洋生态环境从缓慢的减弱变成了加强,伴随着一个个海底森林的逐步成型,自然的生态平衡已经形成,除了少部分需要补种之外,只要的监控就可以了,当海底的藻林,达到了60%密度以上的时候,每年会以5%的速度增长,会向外扩张,这种扩张就如同森林自然而然的扩张。

  这种扩张非常可观,特别是当海藻群落到达一定程度,超过50万,甚至是100万的时候,每年5%可是相当于每年铺设5万平方公里的海藻,这样的效益提升的很庞大,海藻面积增加5%,并不是鱼获增加5%,鱼获是一个非常特别的,越是好的环境,吸引的鱼类也就多,其中不乏一些珍稀的,就连鱼类的总量也会提升许多,海藻所能够承担营养任务,是整个海洋,甚至是人类活动的基础。

  因为这些收获,中国海藻种植,已经从中国内海逐步的向外扩张,在去年开始在南海种植,相对于三大内海,加起来才一百多万平方公里,可是中国南海却是350万平方公里,虽然大陆架的面积,并不是全部,却可以种植大量的海藻的,虽然大部分的海藻都是在大陆架生长,可是深海之中,未必没有植物,南海的大部分比200米的大陆架深,却没有达到最深处,可以种植海藻地方更加庞大。

  中国有不是只有四大内海,在占据了东南亚,澳大利亚之后,大陆架的面积广大,特别是1917年,中国尝试着在北海道附近,开始种植。

  这是一个创举,即便在后世,北海道也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但是更多的是依靠洋流的交互形成的渔场,如果有足够海藻种植,可以的让鱼类形成比较稳定的食物结构,增加鱼类的聚集,增加渔场的

  请收藏:https://m.yund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