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五十一章 包头一号_234_钢铁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开启了中国机qì时代的开始,无数年后,有无数的学者,研究包头奇迹的时候,都会把包头一号,列为最重要,也是最标志性的一台机qì,虽然它从完成到退出,才2个月的时间,之后就被后续的型号所代替,可是他代表的意义,却是其他任何机qì所无法代替的。

  满脑子都是包头一号的改进方案,却没有最终下手,杨元钊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才在疲惫之中沉沉的睡去,包头的天慢慢的亮了。

  第二天,一大堆的东西,从仓库之中运了出来,这都是杨元钊昨天晚上放在仓库之中的,已经做了分解,不复原来整体的形象,组织了十来个钳工,这些人也算是之前几个月的储备,他们加入到了包垦公司,没有合适的本职工作,暂时在水泥厂帮忙,或者负责其他工厂的设备的维修,后者几乎很难,这些被杨元钊多方改进生产出来的设备,很少出现问题的。

  这一次,组装机qì的工作再一次的用上了他们,钳工们在青工的帮助下,对测试用机qì进行一一的打包,按照顺序,装上了车,在一群人之中,多了一个金发碧眼的家伙。

  来的人不是别人,正是约克,杨元钊对约克,可以说是寄予厚望的,别的不说,约克经历就让杨元钊感觉到,花费大量的代价,从德国带走约克,物有所值,约克不是什么科学家,不可能从事某一方面的研究,但是约克的经历丰富。

  翻开约克的履历表,上面一条一条的,40岁的约克,做过木工,做过的机修工,做过的发动机工人,当过火车司机,甚至还上过船,虽然只是轮机修理工,可是这个经历丰富的让人惊叹,杨元钊在跟李明生的合作之后,清晰的看到一点,他的很多观点,他的后世经验,可能需要的不是什么研究员和科学家,他们有自己的坚持和理念,可能要改变他们需要的时间相对比较漫长。

  反而,类似李明生这样的,有着极强的实操经验的,很容易从细微的变化之中,结合经验,的出来最终的效果,反而更加有利于技术的提升和推广。

  工程师不是科学家,他们没有那么深厚的理论基础,或许只知道所以然而不知道然,这在科研之上,可以说是最大的弱点,可对于杨元钊而言,这恰恰是最适合他的,他知道一qiē的发展,他甚至知道未来100年的发展方向,只要有他的指点之下,科技方面,完全不存zài什么瓶颈,更何况,还有一体机这样的逆天神物,可以无障碍,原子层面之上,组合成各种的机qì。

  这种情况下,举一反三,会询问问题,坚持自己理想甚至理念的人,不如按照他的要求,不打折扣完成的人,这样的人在科学家之中,几乎不太可能,除非是庸才,与其这样,还

  请收藏:https://m.yund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