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零八章 新军风貌_钢铁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负责执勤的士兵也是在那里严密的戒备,整个军营,都防护的非常严密。

  “很好,这恐怕是中国,防护最严密的军营了!”蔡锷走过了不少的新军,甚至也见识过了北洋军六镇,可是没有多少军营,拥有足够的防护,他们还是旧式军营的那种样子,内部混乱不堪,外面只是几个哨兵防护,甚至连八大胡同里面的姑娘,都能够顺lì的进入军营,全部都是筛子。

  最关键的时,蒋百里注意到了,只是在军营的外部,就又超过60挺的马克沁,马克沁机枪,这是去德国最大的收获,留日的时候,注重的时单兵作战能力,注重的是勇气,注重的时白刃战,这种作战的思路,一定程dù上,影响了整个中国,中国从1894年甲午之后,很多方面都在学日本,也造就了,在民国混战的时期,各地的军阀基本上都是这么打的。

  去了德国,这不一样,机械化,炮火和机枪,代替了白刃战,代替的勇气,面对着科技生产的钢铁产物,没有什么人,能够在马克沁的弹幕之中,进入到战线,更别说是重炮了,155的重炮,一炮下来,一丈甚至是几丈的方圆,毫无死角的死无葬僧地,这不是血肉之躯能够抵挡的。

  “这个协的马克沁真多啊!”蔡锷叹了一口气,没有怎么的在意,一直留在国内,他对于马克沁的认识不多,马克沁价格相对比较昂贵,一把委员会1888,不过是45元,配上子弹,也就是五六十,可是一把马克沁价格最少也在700元以上,如果加上1000发子弹,价格还要更高,要到800,对于手里面没钱的各地新军而言,用这个,还不如多买20把步枪呢,同样的火力投射能力,甚至更多。

  对于蔡锷的想法,蒋百里没有多说什么,毕竟,这不是本质的问题,是没有见到的问题,德国有他先进的地方,中国却也有中国的实际情况,打仗就是打钱,可中国恰恰是缺钱,同样的装备,德国陆军购买是一个价格,运输到中国,又是另外的一个价格,自己制造不出来,就只能够接受别人的盘剥,落后就要挨打,而且是越来越落后。

  当蔡锷三人走到军营的前方的时候,蔡锷注意到,最少有按个炮楼的机枪,都瞄准了他们,如果有任何的异动,恐怕的这些火力,会迅速的把他们撕成碎片,这时候,是傻子,都不会前进一步了。

  蔡锷也就没有准备冲击军营,他只是想要来看看,对着哨兵报道:“我们是应邀来参观!”

  “请先生留下的名字!”蔡锷三人,按照哨兵的指示来到了旁边的登记室,哨兵让他留下了名字,他们也留下来了,甚至写明了来历。

  陆士毕业,哨兵多看了他们两眼,陆士在中国的军方,还是很硬的牌子,包头

  请收藏:https://m.yund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