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零七章 逆天电焊_钢铁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元钊是动力工程师,对电焊了解的不多,只是在修车的时候接触过,可是从后市带来的,有一台电焊机,这种没有任何电子元件,还是最基础的电焊机和焊条,在一体机的复制之下,已经遍布整个包头,电焊对于钢构和其他方面的提升,让一些研究者看到了其中的光芒的,特别是包头研究所在杨元钊的指点之下,继续更深入的电焊方法,各种新鲜的电焊方法,此起彼伏的出现了。

  现在,西北已经有七八个大类,数十种不同的电焊方法,可惜把电焊应用到造船上面,却是头一遭,即便是杨元钊,也只能够在造船工程师和电焊工之间进行协调,来到江南造船厂之后,解决了机械和人员的调整之后,在他的一手推动之下,第一艘全电焊汽船正式启动。

  汽船总吨位不会超过250吨,采用的还是相对传统的结构,电焊的所有实yàn,已经在实yàn室之中进行过了,强度和电焊的效果是可以保证,经过反复的实yàn之后,比较适合使用在造船业上的,是气焊,氩弧焊和无缝焊接,少数的埋弧焊,这些都通guò电报发给了杨元钊。

  正是站在如此多的研究者的肩膀之上,杨元钊才能够推动这个创举的,唯一有些不完美的是,电焊方面的研究者,只能够提供电焊之后的一些技术指标,要怎么的让电焊在汽船上面使用,并且达到相当的效果,这还需要实际来做。

  理论是理论,实操是实操。任何东西总要尝试才能够转化为现实,杨元钊也是明白了这一qiē,才选择了300吨的船坞,实行他的计划的,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当所有的设备和人员都到齐了之后,焊接工作正式的开始了。

  船头的这一次焊接,以往只能够通guò柳接,通guò大量的柳接件,相互之间稳dìng下来。这对于船头的形态,重量和仓位布置方面都有些不利,机械加工车间,通guò1200吨水压机,保证船头的17个部件一次性成型。负责接口的工人,也在接口的位置进行了一系列的处理,起重机吊起了两个部分,用支架固定起来,电焊的大部分准备工作已经开始完成了。

  第一次,当然是精心准备,而电焊师傅采用的也是最稳dìng的埋弧焊,特制的焊料埋设在两个零件之间。通guò计算已经可以推算出最终的结果,当电焊开始,借助着焊机。远距离的操作,电光微微的闪烁,仿佛一qiē都没有做一样,两块材料,在电光的闪烁之中,结合成了一个整体。埋弧焊成功了。

  王本初首先的上前,对焊接的结果进行检查。他是负责这一艘汽船设计和施工的工程师,因为是第一艘。不可能做更大的改变,只是在细微的部分通guò工程师

  请收藏:https://m.yund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