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七十七章 银行配套_钢铁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汽笛长鸣,上海到了,这一次的旅程,几乎接近了终点,船队的大部分船只,会在这里停留和休整,庞大的船队到来,让上海港的压力骤然的增大,好在,只有一部分的船只需要在这里卸货,剩下的一半左右,需要沿着长江上溯,会在沿江的各个城市进行卸货,减轻上海港的压力。

  这可不是后世,闻名世界的上海港了,上海港在这个时代的中国,算的上是大港口,在世界上却排不上号,远东也没有那么多的货物需要卸下,30多万吨,接近100条船,顿时让上海港的几个重要的码头都被占满了。

  本来,杨元钊会直接前往青岛,他会跟着法比安一起,处理好青岛造船厂的事物,突然的想法,让他选择了暂停几天过去,邮轮和船团的主要船只,会在上海稍稍休整之后,直航青岛,而他会在这里呆一段时间。

  之中,把这个渔船的计划给落实下去,在杨元钊初步形成的想法之中,不但涉及到了江南造船厂,也涉及到了西北银行,没有足够资金支持,依靠渔民,不可能拿出这一笔钱的。

  不用去看就知道,这个时代,大部分的中国农民,渔民,这些人都处于季度穷困之中的,就算是现在,中国最大的市场西北而言,在1908年之前,也是如此,如果不是杨元钊的出现,他们会继续的贫穷下去。

  杨元钊不是没想过,组织渔业公司。用集团化的优势来领导这些渔民,捕捞是一种辛苦活。渔政公司可以,只不过规模不宜太大。太大的话,也容易造成惰性和管理性不畅的问题,还不如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自己的船,收获都是自己的,标杆一样的人物,必然会形成集群效益,转而带动更多的人。

  一如当年的包头一样,杨元钊所要做的。就是建立几个工厂,让人作为例子,一个个的收入丰厚的工人,成了天然的宣传者,他们不遗余力的把他们的经历告sù亲人,同村,甚至是认识的人,民众们朴素的情感,不想继续贫穷下去的愿望。支撑了这个宣传,让包头几乎巨大部分的人都从农民变成了工人,城市化的幅度非常快。

  沿海地区,一直都不是西北控zhì的重点地区。列强们强大的海军,让中国的海岸线,几乎直接的裸露在列强的舰船之下。哪怕是为了低调和自保,杨元钊都不愿意把自己暴露在距离海较近的地方。所以这些地方几乎没有什么发展。

  正因为如此,西北要想做的。就必须要非常小心,加强宣传的攻势,最关键的是要减轻渔民们的负担,又不是白给,主动给与渔民们贷款,让他们换船,是一个选择,以家庭为单位,变成一部分结合起来,行程一批先吃螃蟹的人。

  这个具体的就有操作的步骤,杨元钊只需要做一个决定,下

  请收藏:https://m.yund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