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百一十一章 青岛未来_钢铁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得到了蔡锷肯定的答复之后,杨元钊已经把心思放在其他事情上面,战斗的事情,由蔡锷等人负责,已经围住这些日军,只有不到10平方公里的区域,加上双方接火的距离,对方防线已经压缩到了相当小的程dù了,这种情况之下,胜利是一定的,关键就在于,怎么的胜利,到底取得怎么样的胜利,最终可不可可以扩大战果,这点蔡锷等人已经尽量的去做了,就看日本如何去选择了。

  青岛由德国人交到了西北的手中,哪怕提前的进驻,青岛的事情也不少,现在的青岛的城市管理,日常维护和发展,都由西北接手了,要想让青岛发挥出最大的功效,还需要调整,德国人的发展方法,跟西北的完全不同,就算是青岛港,德国人也是满足与一个普通的港口和军港,没有考虑到后续的,同样作为良港,青岛跟上海几乎是天上地下的差别,虽然上海借助了长江航道,可是整个北方,铁路网的密集程dù,远远超过南方。

  北方以平原为主,有的只是一些大河,只要一些关键性的桥梁修建成功,就可以快速的布局铁路网,可是南方,却是河道密集,江南水乡的河道湖泊,成为了建设铁路的障碍,除了一些大动脉,支线和小型的铁路较少,特别是长江大桥,在杨元钊的要求之下,必须达到60米以上的高度,以保证长江主航道可以通行万吨级的巨轮,这成为了铁路网密集的巨大制约,从这一点上面来说,青岛具有成为大规模海上枢纽前提条件。

  整个西北系的核心和工业生产能力都在北方,在铁路顺畅的同时,青岛可以成为上海的有效补充,甚至会成为西北出海的重要通道之一。青岛作为西北控zhì的第一个港口,肯定在未来的地位,不会低于的上海的,在城市的规划没有一个大的更改的前提之下,港口的兴建是必须要提前的,年吞吐量在5000万吨的码头是要具备的,甚至还需要有进一步的提升能力,有了巴士拉港的扩建经验,西北在扩张青岛港上面,自己就可以了,最多一些设计问题,让德国方面的设计所帮忙而已,大量的原材料,通guò西北铁路运输过来,那3个军的生产建设兵团,就是港口兴建大军的一部分,当设计图出来之后,会跟其他先期抵达青岛2个军一起,投入到青岛的建设之中。

  150万人,数万台各种专业机械,还有天车塔吊在内的起重工具,他们之中五分之一,是曾经参加过巴士拉港口建设的熟练工人,只要基础的港口图纸出来,建设速度会非常的快。

  人口,是中国巨大的包袱,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关键就在于人口,当土地承载不了庞大的人口的时候,战争就无可避免的发生了,这也是数

  请收藏:https://m.yund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