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中间说合_大明圣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方案,若是不成,毫无疑问,全天下的读书人都会乱起来。

  “有意思!”朱由检眯起眼睛,手指在桌子上敲起来。

  在这种情势下,还能找朕谈判,免得两败俱伤,这个提议的人胆子真大啊!

  “是东林吗?”沉默了一会后,朱由检问道。

  “是的,还有一些其他人。”黄立极老老实实地回答,没有丝毫的掩盖。

  “其他人?是复社吧!”朱由检冷笑一声。

  “陛下知道了?”黄立极一惊,随即敛容放下来。

  皇帝也应该知道,复社的大名,他可是都听说的,自己一个糟老头子都知道,没道理有锦衣卫和东厂的皇帝会不知道。

  “一群帝国的蛀虫!”朱由检冷笑的扣了扣桌子,然后给出了答案。

  “朕可以答应让钱龙锡入阁,但这次致仕,首辅就得晚些,帮朕做了件事再说。而且......”说着,皇帝的身子前倾过来,眼神紧紧的盯着黄立极,缓缓的,一个字一个字的说出口。

  “而且,这次阁臣,得中旨入阁!”

  中旨入阁?!

  “陛下!”黄立极听闻,忍不住叫了一声,但随后想起来,自己都是要致仕的人,有什么姿态反对的,因此首辅不由苦笑了声,面露无奈之色。

  他感觉,自己致仕,似乎是个错误的决定。

  明朝的内阁大臣并不是皇帝直接指派的,而是大臣廷推而出,确定名单后,报给皇帝,由皇帝确定指认。

  这是正规完善的程序,对于入阁名单的人选,皇帝并没有太大的影响。纵观整个大明,几乎没皇帝直接指派的达入阁,就算偶尔有,后来结果也不太好。

  因为这不符合程序,这会被所有官员抵制。

  但这次,朱由检偏偏要以中旨指定大臣入阁。

  内阁的地位,在大明并无明文规定,成为权力中枢,也不过是逐渐发展的过程,所有政务处理的规程,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慢慢发展形成的,到了现在就变成所谓的祖制。

  但是,这种祖制是对文官有益处的,是对皇权的侵蚀,面对这种情况,朱由检自然要改变。

  中旨入阁,就是他做出的第一步。

  任何规矩都是运行一段时间后,因为习惯而来的,当大家都习惯大臣中旨入阁,那么指定阁臣的权力,就自然而来的回归到皇帝手中。

  朱由检的权谋很直白,黄立极一眼就看清了,相信天下的读书人也是如此,因此,他才感觉到无奈。

  若是这种权力从群臣中消失,那么自己将会背上一辈子的骂名吧?

  若是平时,黄立极肯定不会同意,但是现在却不同了,自己没有任何立场阻拦皇帝的任命。而且,现在求人的东林和复社,他们没有任何资本讨价还价。

  “陛下英明,老臣无异议!”黄立极一拱手道,然后出了这件乾清宫。

  朱由检则笑着,在三分致仕奏疏上朱批了两个红字‘准奏’,至于另外一本则留中不发。

  很快,在各方妥协下,这场政治风波平息下去,政局也明朗起来,四位大学之,三位致仕,独留下首辅黄立极一人。

  而后,钱龙锡和崔呈秀接中旨入阁,王在晋召回还朝,任兵部尚书,至于给事中,则空悬无人。

  这种变动,引起了不小的风波,然而根本影响不了大举,而且很快平息下来。

  局势,就此奠定。

  请收藏:https://m.yund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