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43章 屯田南广_三国之经天纬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必须有充足的粮草供应才行。

  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建立汉朝以后,第一功臣既不是战功赫赫的韩信,也不是奇谋百出的张良,更不是夏侯婴、樊哙这样的武将,而是萧何!萧何是干嘛的?他就是管后勤保障的!刘邦之所以认定他才是第一功臣,也是充分认识到,粮草保障问题的重要性!

  中国古代的许多战争过后,会出现坑杀降卒的残忍暴行,比如项羽在巨鹿战后,坑杀了二十万秦军降卒;秦赵长平之战后,秦军也坑杀了数十万赵军士卒。那么,他们为什么要这么残暴?原因很简单,没粮!因为没粮,自己人尚且吃不饱,几十万降卒,更是喂不饱,不杀,他们就很有可能因为饥饿而生乱,甚至反戈一击!

  可是,是什么因素导致的缺粮呢?为什么不打仗的时候,不缺粮,一打起仗来,就缺粮了呢?

  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消耗增加;第二,运输困难。

  古代士兵,一般不是职业军人,往往是普通农夫,到了战时拿起武器,就成了士兵。这也就是说,他们平时可以耕地,实现自给自足,即便是职业军人,也可以军屯的方式,实现供给。因此,不打仗的时候,分散驻扎在各地的军队,还真就不缺粮。

  可是一旦起了战事,职业军人也好,农夫预备役也罢,都不耕地了,聚集在一起去打仗,这时候,就需要战争组织者,筹集粮草,供给大军所用,即便平时储备良多,也是开始捉襟见肘。

  行军和打仗,这可都是重体力活,士兵们可能平时一天吃一斤粮食也就饱了,到了战时,就得吃两斤以上才能饱!这无形中,就增加了粮草的消耗量,再加上运输困难,粮食岂能不缺?

  古代运粮,最便捷的方式是水路运输,其次是畜力运输,最差的就是人力运输。可即便是水路运输,其实也是需要大量人力,划桨和拉纤之人,也要吃粮,往往一船粮食,运到目的地,已经被吃掉了三分之一;而畜力运输和人力运输,效率更低,路途中人吃马嚼,等运到地方,能剩下三分之一,都算不错了!

  因此,落后的运输手段和消耗量的增加,正是古代战争当中总是缺粮的原因所在,尤其是比较落后或偏远地区的战事,因为当地无法获取(抢劫或采买征收)到粮食,这战争看似打的是兵马,其实却是比拼钱粮后援,谁的后勤更有保障,谁赢得胜利的机会就更大!

  南中地区,在汉代属于未开化地区,多山林,少耕地,农耕文明欠发达,粮食产量极低,正是属于落后偏远地区,在这里打仗,想从当地获得粮食供给,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必须要源源不断地从后方调集粮草才行。

  虽说刘纬现在实力雄厚,粮草储备也很充盈,但数万大军千里调动,耗费粮草的数目

  请收藏:https://m.yund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