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20章_李震李星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么用?

  就这种精神,皇帝为了稳固皇权统治,敢用吗?

  提都不敢提!

  其实乃至后来明朝、清朝的主流思想中,地方一有天灾人祸,百官就上表说是皇上的德行不够导致这些灾难,要皇帝好好修德行(比如明万历皇帝),天灾人祸自然消失。

  或者皇帝自己检讨,说是自己德行有亏,才会导致这些灾祸(比如康熙帝),实在愧对天下,大多数人都是信这些的,觉得有理。

  而这种思想,是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

  董仲舒提这种思想,在当时有限制汉武帝野心和权势的现实意义,可在此之后一直如此,后人沿用至清朝末年,从未改变!

  有人说如果明朝没完,可能会进入近代化,现代化。

  其实理智的说,那基本是不可能的,因为明朝根本没有科学精神的支撑。明朝举国上下信的也是天人感应,而不是荀子的“天行有常,人可制天命而用之。”这样具备科学精神的思想。

  所以,哪怕他们短时间内,偶然的在某一科技领域取得成就,也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科学精神的指导而走向歧途。

  所谓科学精神,往往比具体的科学发现和探索更加重要,有科学精神支撑的科学事业才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否则就是昙花一现。

  西方的近代科技崛起,离不开文艺复兴之后的科学精神支持从而衍生科学原则,像奥卡姆剃刀原理之类为基础科学垫基的理论,如此,才可能产生科学的丰硕果食。

  想到这点,李星河其实心里非常遗憾。

  因为古中国可以作为科学精神支撑点的思想理论诞生如此之早,早在公元前三百年左右。

  结果却是被人们遗忘,流逝在历史长河之中。

  荀子作为先秦儒家学说集合大成者,结合孔、孟之道,填缺补漏,加以发展的出最早科学思想:“天行有常”,所以“人可制天命而用之”。

  却从未被后人提及,人们说起儒家,多提孔子,孟子也不敢多说,因为孟子是个性子直的革命派。

  而荀子......更是几乎没有,说荀子,就相当于把当时皇帝宣扬的皇权的合法性都否定了。

  毕竟“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嘛,既然天自有规律,跟谁是皇帝没关系,人们要做的只是发现规律,顺应规律,利用规律就能活得更好,那皇帝意义何在?

  皇帝是老天的儿子这点从何证明?

  于是董仲舒说了天人感应,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皇帝的德行作为会得到上天回应,以此解释各种自然现象,也让皇帝是老天的儿子这点得到证明。

  之后这种观点延续千余年,就再没什么荀子的科学精神。

  李星河叹口气,所谓人定胜天有时不假,但是人定却胜不了人。

  如果当初荀子之学深入人心,那么将是另外

  请收藏:https://m.yund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