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6章 奉天改革_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能会触动他的利益。”

  张作霖笑笑不作声,但张汉卿知道,那是父亲不以为然的态度。

  汤玉麟时任27师53旅旅长,与孙烈臣一道同为张作霖的左膀右臂。他又兼着省城的密探队司令,其实就是情报系统的头头,在奉天是权力仅次于张作霖的人。张汉卿对他有顾忌,是因为自己的这个前身并没有被这位爷放在眼里。

  而且改革,历来都会动到别人的奶酪。遍观古往今来,鲜有不动用霹雳手段来完成的。张作霖自恃这些都是跟随他很久的老人了,自己完全可以拿捏得当,因而对张汉卿的提醒不以为意。

  在军队整编上,张汉卿建议提升参谋长的地位和权力。

  民国陆军编制效仿德国,师设参谋长一,职称上校;师部参谋分一等(中校)、二等(少校)、三等(上尉),师属步兵旅及以下并无参谋编制,但在实际操作中常将一、二、三等参谋的职位配旅作战。按照一师二旅四团制,参谋长的军衔与团长平齐,完全是师长的幕僚。若非这个职务与军事有关,只怕连副官长都不如,好歹副官长还是主官的亲信。

  日本、中国都是师从德国,以德国人的严谨和参谋制度的完整,主官完全可以集成参谋们的成就进行战略战术决策;日本是执行上下尊卑相当有素的国家,因此参谋长的作用只作为幕僚是完全能够达到军事目的的。

  但是中国不行,特别是在派系林立的北洋军中,旅长团长等正职完全可以不鸟你这个师参谋长,反正你也没有对他的制约权。这就导致一个问题:中国的参谋长几乎没人愿意去做,或者说,有能力的人都去做正职去了。

  本来现代中国的军事制度就不怎么完善,主将也大多没有受到过系统的训练,再加上一个几乎不能够坚持几见、或者说有思想的参谋长,导致主官刚愎自用从而误事的例子数不胜数。军事现代化,要从参谋团抓起,这是德国的成功之道。

  而且一师二旅制极容易形成对立之势,随便一个人反水都会给军队造成灭顶之灾----两个旅长可是各掌握着一半的兵力呢。在没有形成一师三旅的“三三制”之前,参谋长作为平衡的一极极为重要----因为此时没有副师长这个职务。

  张汉卿认为应该设法让师参谋长的军衔与少将旅长们平齐,或至少要明确一个观念:当师长不在时,参谋长是法定的作战代理人。这样,即使暂时参谋长没有实力,在虚名上也要挂起来以增加影响力。将来有可能,在职务晋升上也要这样排序:旅长、师参谋长、副师长、师长。

  这些远大“理想”本来不是张汉卿迫切要达成的,只是因为看到张作霖对限制汤玉麟等军中实力派的想法过于轻敌,张汉卿便想通过第三方势力来压

  请收藏:https://m.yund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