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93章 小张县长的强硬_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长此以往,不但政|府和百姓都有很大收益,对于社会稳定都是有好处的。

  但是地主尤其是大地主们不能容忍这种政策。这些一向与奉天的大小官僚甚至与张作霖都有些七拐八拐关系的人物,对于张汉卿等如火如荼的土改运动报以坚决的抵制,这里以三道岗子乡的胡柴棒子为最。

  胡柴棒子并不姓胡,而是姓黄,排行第三,祖上本是山东临淄一带逃难过来的。当年他祖上带领一家老小闯关东时,他就是在一排胡柴棒子搭起的简易床铺上生下来的,故而小名就叫胡柴棒子。不过到他这一辈却甚是了得,不但经营得好几处商铺,在奉天省城有很大名望,连张汉卿结婚所用的金饰都是在他长兄旗下的店里淘来的。

  中国传统思想里,这老百姓发了家,第一件事不是如何扩大再生产,而是大肆购置土地。他也算公平,所添置的田地也能按照行情酌情处置,在乡间也甚有影响,人称黄三爷,外号黄大善人。不过再是善人,积累的土地多了,难免就会影响到政|府的政令通行。

  算起来,他名下的土地也有数千亩之多,在三道岗子乡,这一路的土改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张汉卿对于能够争取到新民土改试点并亲自操刀主持还是很有兴头的,人生大计、兴国大业都要从这里开始,所以他早早的定下基调:新民土改一定要成功!当然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卫队旅就是他最坚强的倚靠!凭借武力、凭借少帅的名气,他完全要佛挡**、神挡杀神了!

  所以在他的一亩三分地上,敢硬碰的人真不多,像黄三爷也不是不支持,但他有说法:“俺这地都是俺父子两代辛辛苦苦赚下来的家产,买卖交易从没欺负乡邻,遇灾年时还经常救济贫民。这些田地如果不是俺黄家买下,迟早还是要被那些败家子弟卖给别人。这么多年,俺黄家从来没少交一分田税。公家就这样把俺的地拿了去,俺不服!”

  他说的是实情,工作组、宣传组也问过不少当地人,都对黄三爷赞不绝口。对这样一位“开明”的乡绅,工作组也犯了难。要说背景吧,这黄三爷背后也不是没人:奉天商会的副总会长,就是他长兄;奉天民政厅厅长,就是他二兄;他本人又兼着三道岗子乡的乡长,一向没有恶迹,家中亲眷与省城、县城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网。没有任何原因,就因为张汉卿的一道命令就强行征地,有些仗势欺人了,也与张汉卿的团结工商业的政策初衷不符。

  所以派驻这里的工作停滞不前就在所难免了。而其他的一些地主见黄三爷屹立不倒,也趁上了劲,坚决不同意土地分派。一时间,三道岗子的土改运动落后了一大截。

  对此,张汉卿颇有微词:执行政令的人有太多顾忌,这

  请收藏:https://m.yund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