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940章 少帅的怒火_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于局势无利了----中国军队分别是想在这两个地方拖住日军主力啊!如果汉江正面的日军被打败,继续呆在两个海湾又有什么用呢?

  于是,继朝鲜大登陆之后,日军又一次进行了大规模的海上运输,不过这次是由陆到海。到底家底厚实,庞大的陆军用了五天时间就从陆到海:西边通过海运退到仁川,东边则辗转到注束草、下光诸地。

  日军司令部把第5、16两个师团放于左翼,第8、9两个师团放于右翼,第1、3、4三个师团放于中线。

  考虑到第3师团成建制丧失了第6麻生联队,第4师团也损失了第8中村联队的半数人马,所以把第6师团第12旅团龟尾少将的残部2000多人也补充进来。为弥补兵力不足的缺点,原本用于维持治安的第1独立守备队、第8国境守备队都调了过来。

  不得已,久迩宫邦彦王动用了手中的一张破牌,那就是由朝鲜人组成的皇协军,以协助稳定阵地。

  在日据朝鲜时期,日本人全面控制了朝鲜的政治、经济、文化事务,因此也有意识地培养出一大批“韩奸”来,但是起初,他们的地位极低,只是作为乡村一级的负责人,为日本统治朝鲜提供基层便利。

  后来大正裁军,日本在朝鲜只有两个师团(第19与20师团,另有一个在中朝边境,一个在关东州),这么点兵力要控制朝鲜有些力不从心。所以在“韩奸”的基础上组建了由日本人负总责、由朝鲜人担任中下级军官的纯步兵“皇协军”,在历史上被中国人称之为“二鬼子”。

  正史上后来有一批这样的二鬼子奉日本政|府之命“以夷制华”进入东北,他们比一般的日本人更凶狠,中国人也称他们为“高丽棒子”。

  “高丽棒子”一语来自明清时期朝鲜贡使团的杂役。古代朝鲜为中国的属国,必须定期派使团向中国皇帝朝拜、进贡,贡使队伍中由三使臣(正使、副使、书状官)、军官、译官、医官和杂役等组成。史学家罗继祖指出“棒子”原为朝鲜人对私生子的称呼,由于这等人地位低下,故只能在使团中充当杂役,由此传入中国。

  “高丽棒子”与“台湾浪人”都是亡国奴,亡国奴中固不乏义士,也有心理变态甘为鹰犬的。

  这种鹰犬到中国来,跟着日本人欺负中国人,其阴狠,有时连日本人都赶不上。原因是“高丽棒子”与“台湾浪人”在地缘上、血缘上都跟中国亲,他们比日本人更了解中国人,整起中国人来,比日本鬼子更实在,所以中国人最恨他们…

  他们原本只是日本人利用的工具,现在,需要他们的时候,便被毫不客气地顶了出来。

  原本日本朝鲜总督以日本丁级师团编制招募了6个这样的皇协军师团,后来根据“表现”裁撤为2个,后来统一编入“鲜人军”,人数有三万人。

  除了没有日本军队常见的炮兵,这支部队都一色的没有钢盔。两个为数11000人师团之外,还有一个骑兵联队、一个工兵联队,以及一个大队的机枪部队。这样的目的是,能够逐行镇压各地反抗的任务,但又分分钟可以被随便哪一个日军的哪怕一个旅行压制。

  是时候让他们上前线了。这样的话,加上这支部队,中|央部队有9万多人,可以遂行机动;两翼各2个建制完整的师团,按照三比一的攻防比例,能够支撑一段时间了。

  也只是支撑而已。在对面人民军十个满编军的压力下,久迩宫邦彦王压力山大。他一边紧急向国内要求增兵,一边准备把军队向汉江以南设防。

  在他考虑,在数百公里宽的正面,实在不足以完全抵挡人民军的冲击,只有依江死守,或可寻得一线生机。 

  请收藏:https://m.yund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