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968章 又见舰载机_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二架飞机的中队,根本无法突破中国防空兵的火力网。

  不管怎么说,用飞机突破人民军岸炮阵地所付出的代价肯定远比用军舰直面来得小。以舰炮对岸炮,没有半分胜算,而且风险不小。反是舰载机以灵活的优势可以在某些特定时候迅速接近对方阵地,并在敌人头顶给予重击。

  于是,“赤诚”号再度成为日本海军的急先锋,它的舰载机以每半小时一个中队的速度起飞,向人民军的岸炮阵地攻击过去。

  换作当时亚洲任何一个国家,它都远远不是日军的对手。虽然这时候日本陆军的作战理念是相当的落后,但是它的海军确实是居指可数的世界级强敌,无论从装备上还是作战手段上:在舰船吨位、火力、数量上,还有已经领先这个时代的航空母舰,让它傲视群雄。

  可惜的是,它碰上的是武装到牙齿的中国,它的对手是号称先知一百年的少帅。

  知道未来战争是空地一体化的他,怎么会让这个不怀好意的邻国占便宜?他一边用巨资建立起一支规模庞大的陆军,斩断了日军从地面向中国渗透的魔爪,另一面以同样代价不菲的物资,装备起一支可以与任何一个强国媲美的防空部队来。

  没有像样的军舰,中国海军的资金投向到哪里呢?一部分以技术的形式在提升军工能力,另一部分就是在各个基地、重要港口、沿海城市、濒海机场等处组建了高炮部队。

  与列强以及巨资筹建巨舰不同,张汉卿在国家崛起之初,即以一种超前的国防观念为海军定了基调:在陆上部队足够强大的一方,只要无法突破己方以远程炮兵为主轴的海上防线,巨舰大炮注定被淘汰。

  但不是忽视大舰的作用,而是目前的军工实力达不到的权宜之计。能够威胁到岸炮或者是岸上设施的武器便只能是航母,于是防空将成为各国在未来作战的重点考量。

  在这种情况下,日军想单单凭借“赤诚”号上60架飞机打破僵局便有些不够看的,但是在中国军队严防死守下又是不得已而为之。

  依实力和机动性上,日本海军是可以给中国巨大威胁的,但是在朝鲜战争与沪上争论急的现实下,它也没有心情继续对中国沿岸骚扰了----事实也告诉它:中国抱定的主意即是控制要害、不计较局部得失、专找它的痛处打。

  它的痛处就是朝鲜和上海的败军。

  前者是帝国生死攸关以及颜面所在,后者是关乎国民士气以及影响,都是现阶段所不能承受之重,张汉卿就是抓住了它的软肋。

  负责上海基地守护以及岸炮指挥的是许克武上校,这个在张汉卿起家之时以一炮结束巴布扎布生命并给那次剿匪的胜利划上完美句号的小兵,现在已经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将才。多年的征战,让他的勇气与智慧倍增,他现在已经是长江舰队的骨干、并且是海军内部首屈一指的炮兵专家。

  岸炮团的布置巧妙地封死了日军的必进之路,坚固的堡垒注定这场交战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比拼。为了保证日军无法偷袭,他还在崇明与长兴两岛上各放置了一个步兵团。后来在大扩军下,他又把两个高炮营调到两个岛上。

  从管辖的兵力看,这远远超出了一个上校的管辖范围,所以海军内部,对于他在战后会一跃成为少将根本不存怀疑,就是破格提拔为中将也不是不可能。

  战争是催生年轻将领的不二法门,不见少帅、王以哲大将、戢翼翘大将、郭松龄大将等,他们都是在战争中迅速超越同龄人,跻身于明星般的民国政要大堂之上?以他的年龄和资历,就是做中将也并不起眼。

  所以许克武渴望一战成名。 

  请收藏:https://m.yund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