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 124 章 刘海站队_抗战科技大军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次安静了,大概一炷香的功夫之后,江宁人赵传仁首先出来说道:“大人?在下以为还是先观察一段时间的好?现在的朝廷虽然说太后已经归政于皇上,但是皇上势弱,正在疯狂的拉拢朝廷上下的官员,现在给咱们南洋些好处,不过是拉拢总督大人?如果现在答应了皇上,恐怕将来会有后话。”

  刘海听了点点头?这是一个老成持重的办法,坐山观虎斗?等着最后胜利的人选,最后不会有什么麻烦。

  不过刘海却不看好这个办法?如果是不知道未来没有现代的支持的话?这个办法倒是最稳妥的?但是现在刘海有整个现代位面庞大的工业基础作为支撑,这个办法就显得太保守了。

  旁边另外一个幕僚安徽人潘伟斌观察十分的仔细,他看到刘海虽然是点了点头,但是眉头却皱了起来,就知道刘海对这个办法并不认同。

  于是潘伟斌立刻就站起来,打断了对方的说话,他慷慨激昂地说道:“太后虽然执掌天下多年,但是现在已经归政于皇帝,她如果再干政就名不正言不顺,皇上虽然势弱但是却名正言顺有着大义在这一边。”

  潘伟斌说到这里的时候又向4周看了看,然后才接着说道:“而且大人已经得罪了当今的太后,就是在向太后献媚,恐怕这其中的误会也不会解除,还不如一条道走到黑,完全投靠皇上,也许还能够博得皇上的信任。”

  刘海听到这里眉头便舒展开来,脸上也露出了一丝的微笑,看来是对这个计策还算是满意。

  而其他三个人听完潘伟斌的话,也开始频频的点头。

  潘伟斌的办法十分符合儒家正统的思想,再加上对现在的刘海也算是有利,因此其他几个幕僚也都同意。

  刘海听了之后满意的点点头,然后就对下边说道:“既然如此那,那我就写谢恩折子了?”

  江西人赵家华听了刘海只是写谢恩奏折,急忙提醒道:“大人,光写谢恩奏折不足以表明大人的决心。”

  “那依你之见,我该如何?”

  “大人,不如派人手前去京城,给那位皇上的老师翁同书翁大人送些礼物,不管是礼物的多少,这都能表明大人是心向皇上,也是向皇上交的投名状。”

  刘海听了之后向下边其他人看了看,那意思是询问他们的意思。

  这几个人在底下交头接耳了一阵,最后潘伟斌站起来拱手说道:“赵先生之言是至理名言,还请大人采纳。”

  刘海见底下的众幕僚都同意了赵家华的办法,他也算是接受了,于是就问道:“既然如此,你们看派谁前往合适。”

  刘海现在虽然是两江总督,但是他手底下的人实在是匮乏,两江地区的文官,除了湘军的老部下,几乎就没有他的人了。

  赵家华既然出了这个主意,他自然当仁不让,于是站起来说

  请收藏:https://m.yund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