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六十八章 文学性_重生美国当大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袁大师也是皱了一下眉头。关于文学性的定义,这可是整个二十世纪文学批评界和理论界的世纪课题。即使到了一百年后也没有定论,反而是被各路人马扯得越来复杂。

  简单来说,所谓“文学性”是指使得文本成为文学的性质。再白话一点,什么样的文本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

  然而越是简单的问题往往答案越是复杂,比如说后世有位姓赵的女诗人写了一首诗《一个人在田纳西》,这诗就一句话:毫无疑问,我做的馅饼是全天下最好吃的。

  那么这种文本算是文学吗?

  普通人也许可以把这首诗当做一个笑话,可是如果扯到文学理论绝对有的绕了。于是到最后,文学理论界中人很有默契地退到了“文本主义”,即“把文字固定下来的任何言语形式都叫做文本“的定义。这种态度等于是放弃了对文学性的定义的追求。

  旁边的德莱赛先生为了缓和众人之间的气氛,恰到好处地开口问道:“尼奥,你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呢?”

  “我的看法么……”袁大师微微一笑道,“其实我认为对来说文学性并不重要,因吹斯听才是每一本目的和手段。对于一些来说,因吹斯听是它存在的理由;对于另一些来说,因吹斯听是它应达到的标准……”

  他可不想陷于这种没有答案的问题之中,所以就把话题给扯开了。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每个人对于因吹斯听的评判不一样,因此每个人对于的评价就不一样了。一本只要让某些人觉得因吹斯听就行了,没有必要刻意讨好所有读者。”

  其实后世一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王姓公共知识分子说过类似的话,袁燕倏为了避免“皮卡皮卡”,稍微修改了一下。

  他一指德莱赛先生和凯瑟女士道:“比如二位的。一位向我展现了美利坚城市的真正面貌,一位让我体会到了从没有见识过的蛮荒之趣,所以你们两位的对我来说都很因吹斯听。”

  “而菲茨杰拉德先生……”他走到年轻的作家身边道,“就像很多作家一样,你的处女作《人间天堂》应该可以算作半自传体了。”

  《人间天堂》的主人公正是一位典型的“迷茫一代”。他出身优渥,因此变得自私自利又目空一切。在普林斯顿的大学岁月又加剧了他对中产阶级庸俗礼仪的反叛。

  就在主人公近乎失去生活目标的时候,他离开母校,奔赴战场。在大战期间,他的母亲去世,朋友们不是战死就是失踪。战后,他失去了爱人、工作,多年的导师也离开了人世。

  主人公最后回到普林斯顿,也终于意识到这就是人生。不管他这一路上缺少什么,至少他已经了解了自己。

  袁大师拍了拍菲茨杰拉德先生的肩膀道:“所以我从你的书里面了解了美利坚的同龄人对人生的想法。这也足够因吹斯听。”

  “至于爱手艺先生……”他转过身来,面对众人展颜一笑道,“女士们,先生们,你们真的应该去读一读他的,真的非常因吹斯听!”

  袁燕倏心说,至于你们的SAN值会不会归零,这就不关我的事了。

  ………………

  哎,没有存稿就是不行啊。

  对了《乱世搞事大师》这个书名怎么样?

  请收藏:https://m.yund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