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七十六章 工业搬迁_大秦扶苏:开局起兵靖难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是因为工业区每月报上来的账目中,运粮的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要发展工业,就需要大量的工人,而他们的日常所需,是无法通过在宿舍门前种点菜就可以解决的。

  这也是扶苏今天要来这里看看的一个原因。

  工业规模的扩大,将会使得更多的人投入到工业生产中去。

  这样一来,关中地区不断滋生的人口,以及靠近水源且平坦的耕地不足的问题,就可以得到有效缓解。

  在扶苏看来,这是维持秦国现有的兵役制度的方法。

  按照自商鞅变法以来的秦律,每户授田百亩,士伍籍出身的士兵每斩获一颗首级,可以受爵一级。

  既一百亩田,九亩宅基地,以及一名无爵的庶子协助耕田。

  当然了,黔首出身的士兵靠军功爵最多升到第四级不更。

  所以关中地区的戍卒,和后世隋唐时期的府兵一样,大多是脱产的职业士兵。

  也因此,秦灭六国的战争,大多是抽调关中地区的军队出关作战。

  战场之上,一群自小学习格斗技巧的职业士兵结阵而战,自然碾压很多由征召农夫构成的临时军队。

  但和隋唐之时只维持了很短时间就崩溃了的府兵制不同,秦自商鞅变法以来,虽然可授予黔首的土地越来越少,但官府手中,依然保持着大量的土地。

  这主要是因为秦律中的降等袭爵制度。

  在商鞅定下的‘利出一孔’原则中,为了重新返回到父辈、祖辈的阶层,士伍籍的戍卒们只有上阵杀敌这一条路。

  这就是秦汉年间,中原王朝不断向外扩张的动力。

  而发展工业,则可以保持这种动力。

  后世某日不落帝国的发展史证明了,要想将源源不断产生的工业产品倾销出去,并获得大量低廉的原材料,需要一支强大的军队。

  在扶苏看来,利用工业化需要的大量劳动力,将滋生的人口从土地上吸引过来,以此来缓和人地矛盾,维持大农场的存在,从而保持相当数量的脱产士兵。

  具体的做法就是将在工业区中的人口统一编入百工籍,不再授予田地,而是发放工资,让他们拿钱去市场上购买相应的生活物资。

  这样一来,可以振兴工厂所在地的工商业。

  扶苏看了一眼远处厨房中忙碌的妇女儿童,觉得不仅可以在工厂内开店铺,相应的医疗、教育等配套设施也需要大力开展。

  想到这里,他砸吧砸吧嘴,觉得在自己的规划中,工业区宛如后世的国营工厂……

  额,二者之间其实有本质区别。

  后世的国营工厂归属于集体,而现在的工业区名义上是秦国所有,但实际却是扶苏一人的私产。

  嗯,也就是说我不仅要被推上断头台,还要被挂在路灯上……扶苏笑着摇摇头,引得周围的人一阵忐忑,以为是自己做错了什么。

  等到工坊视察完毕之后,中车府令杨喜从远处跑来,询问车驾是否返回兰池宫。

  扶苏想了想,决定暂时不回兰池宫,而是前往渭水之南的章台宫。

  无他,只是担心铁杵磨成针……

  PS:感谢‘书友3302……2822’、‘老大的主人’、‘chen111’、‘书友2017……0337’、‘SK……з’、‘秦赢风云’的月票!ღ(´・ᴗ・`)比心

  请收藏:https://m.yund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