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零八章:东骑商法_秦歌一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难。

  郑重道:“这移家置产,虽是好,可我郑族家大业大,颇为不便,急切却是不得呀!”

  郭亘也是动了心,他一听郑重说话,就知道郑重这已经是有意向东骑移产了。这是一个必然,因为他郑氏的确是快不行了,再不得到好的后方势力支持,那下场是可以想知的。对于商家来说,赚钱有时并不难,真正难的是,没有一个好的制度!官府肆意的改制。民不富而掠商,商不富而毁民,这正是封建王朝对国中商人最真实的写照。

  比如说汉武大帝,这个级败家子,他在位的时候,好不容易等老的窦太后死了,然后花钱,想怎么弄就怎么弄,那钱不是他的,花的叫一个快,然后就开始打仗,打没有准备的败仗,总算到了会打的时候,也打出了一点成就,这位不怎么会赚钱而一心想着打仗的皇帝现,粮山也有吃尽的时候,钱山也有花完的时候。在这个时候,他还要继续打,只是他不想着如何赚钱,而是听儒生的话,儒生说天下穷不是打仗打的,而是商人与民争利!把商人抓起来,要他们交钱!特别是巴蜀的商人!命他们迁居,全都到长安来!

  在历史上,文人用迁居这一词来形容帝国对商人无理的一次掠夺。在这一次的掠夺后,大汉帝国种下了第一个大大的危机,财货少了周转,国家虽然得到了商人的巨大财富可以继续打下去,但却是涸泽而渔之,当钱再次花完的时候,国家就真正穷了。

  这个时候,让武帝抄商人家的儒生们又要掠民,在掠民后,帝国开始要破碎了,武帝不得以下不能打仗了,开始休养生息。而为了替自己解释,儒家再说了一句:“国虽大,好战必亡!”他们还无耻的拿出了秦朝的例子来证明。他们就不想想秦是怎么从一个牧马族成为一个统一的级帝国的。

  所以一些明明的巨富虽富,却都是惨淡的收场。如陶朱公这样明理的要散财保平安。白圭也散了一次,好让自己的女儿没有毁在自己的巨大财富中。

  之后的中国,比如和明太祖对半筑长城的沈万三,给明太祖无理的抢光了家产,最后老病死在一间破屋内。而另一位级大富,胡雪岩,一度的做到了红顶商人(相当于二品大员),可惜的是他也同样是老病在一间破屋里的,还同时欠下了他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回事的一大笔钱,家产给朝庭随便的充了。

  其实中国人是一个很勤劳的民族,只要你给他公平,他就能创造奇迹,只是当他们创造奇迹后,那些不能创造奇迹的人就想着法儿的把这些抢夺过来。所以中国有古语:“富不过三代!”这是多么可悲的一句话。

  东骑王提出了两点,一是无捐,这是商人最怕的,如白氏不就给魏国乐捐了么。这个捐,不是纳税,而是白

  请收藏:https://m.yund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