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六十九章:东骑第一次的朝会_秦歌一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信君兴商的政策,让东骑有足够的商业活动,这样就会有钱。而打通了西域之路,这就更完美了。二是东骑的军事力量强大,在北信君的影响和指导下,东骑建立了目前战国里最完善的军事指挥学校和机构。

  这一点不要小瞧了,那可是非常可怕的,也就是东骑军的战争潜力!东骑军的兵马是少,但是东骑军的素质却是高,特别是北信君苦以训练出的步军,先进的训练方法,已经远远的把魏武卒那种强调士兵的个人战力和重甲冲阵方式给抛到了后面。比如北信君伐禺支国。

  当时的北信君能调动的骑兵是不少,但步军几乎没有。有的只有几千训练达两年的二期小熊,正是这批数千的小熊们,他们担任了基层士官的工作,在短时间里,就把一支战斗力极强的步军给**来了。在别国的军队还是以千人长为最高基准的时候(这里是指当时的军事一般的基层指挥是千人长,他们是战队的核心,上官的命令全靠他们来带动,在这个情况下,就要千人长有一定的才能,这种带兵方法还是因人成事!虽然百人长和小队长不是没有,但他们一切是听千人长的,如果在战场上他们找不到自己的千人长,听不到上面的号令,那这支军队离崩溃也差不了多少了。),东骑的基层军官却是到达了伍长和排长。并且和中原的那种大兵团集结在一起战斗的理念不同,东骑军的战斗是,哪怕一个伍,拿出去都要崩敌人的牙,所以在战场上,批挥士兵打仗的,不是千人长,而是那些落实到基层的伍长和排长,他们才是真正打仗的指挥官!这一点也许感觉不出什么,但战争打的就是一个灵活主动,在前方伍长可以临机的指挥自己的部队进行战斗,并且可以和边上的伍进行配合作战。这种战斗的思想就是出于兵法中的“用兵以聚散为常”之术。

  一支军队,不是说只能捏在手心里打仗,把军力集中当然是一件好事,可是在必要的时候,还是要分开。比如我们中国的抗日战争,当时的和国民党是两个打法。国家党打阵地战,集中三五十万甚至二十万的大兵团和日军战斗。而呢,由于重武器和兵力的不足,所以他们用的是麻雀战,地雷战等战术。这就是游击战!但可惜的是,这种战斗方式,却是学不了。因为的军队一般都是部队长官自己抓带起来的,士兵都认得长官。

  可是国民党的兵不同,军官从学校或是别的什么地方出来,直接下部队,这就造成了脱节,往往军队聚在一起的时候,还可以打一下子,但若是散了,那就全完了!士兵会在转眼之间,跑得能到回自己娘肚子里去,一支大军就能这样生生的跑没了,可以聚,但不能散,一散就收不回来了。这正是明明知道共

  请收藏:https://m.yund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