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二零章 半岁荏苒弊邑治(十)_战国野心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来到沛邑之前,本以为会是一个极为艰难的事,却不想这件事如此容易。

  这时候先进的技术、组织术等等,都可以兴国灭国。

  屈巫臣传车战、伍子胥筑城改军制、范蠡军改、越女传剑、陈音教射、公输班改战舰钩拒等等这些,都是利用技术优势短期强国的手段,俱是一时兴衰。

  种植,当然是一门技术。

  或许一些贵族瞧不起,但镇守西河的吴起、主持变法的李悝却清楚其中的难度,并非是有了种子就能解决的事。

  尤其是便随着吴起的募兵制改革,这种种植技术的提升也就更为重要。和血统贵族分封封建义务兵制不同,募兵制需要强大的经济为基础,支撑专业士兵。

  只是焦禾实在没想到对方会答应的如此痛快,他本以为还需要自己再陈诉一番道理。

  他却不知道适巴不得这种新的种植技术传遍天下。

  一则是确实可以利天下,让天下少许多饥馑;二则就是这种阳谋之下,血统贵族的经济基础也将不断崩解,新兴地主阶层和自耕农阶层会借此不断崛起;三则农业是城市手工业和交换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农业基础,他所掌握的技术优势根本无法换取更多的利益。

  最重要的,中原、三晋这样的国家,越快崛起,三晋崩解就越早到来,中原大战、齐楚秦遏制三晋霸权、以及三晋正式分家也会更快。

  越乱,墨者的机会也就越大,也能给墨者更多的发展时间。

  一个稳定的体系之下,墨者做事太难。

  他又不好将自己的这种想法说出来,只能用此物可以利天下之人的说辞说服墨者获取支持同意。

  不管是不怀好意的间和谍;还是纯属就是为了发财的商人,适都极为欢迎,恨不能他们明天就把这些新技术传播出去。

  没有农业大发展,哪有更多的墨者中坚力量城市手工业者?而一旦新的生产力发展,旧的生产关系又哪里那么容易立足?变革与复辟之下,也会有更多的人认同墨者的道义。

  他心中有了计较,便先和焦禾将喝醉的苇抬回到乡亭内住宿之处。

  适先问道:“我曾听说,三晋以北,土地已可买卖?用土地获利的人极多?”

  焦禾知道墨者的消息灵通,又多听说适在成为墨者之前有两位走遍了天下的夫子,对于适知道的消息并不惊讶,只说确实如此。

  三晋毕竟是此时强国,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基本和宋国陶邑处在差不多的水平。但是晋国土地买卖的事因为有国家变法的支持,因而土地问题上又和宋国不一样。

  焦禾道:“虽有买卖,但多是抵债。三晋定租,又有放贷而食人者。年景不好,便要买卖土地。”

  越是改革早的地方,也就越早出现打破井田制份田制下的土地兼并情况,晋国的情况虽还不严重,可是已有端倪。

  请收藏:https://m.yund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