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五零章 百乘金玉悖辙还(完)_战国野心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下来之前翟璜、李悝等人的交代,觉得墨者的这个绝对,对于魏国有利而无害。

  墨者愿意去哪去哪,只要传播技术,得益的仍旧是魏侯。

  到时候墨者就算说什么非攻、兼爱之类,魏侯可以听也可以不听,反正东西都学会了,谁还会在乎墨者说什么?

  墨者中能人众多,任克此时已算是见识到。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就可以说一些天下间的道理,那些已经名满天下的墨者又会是怎么样的手段?

  他想了一下,起身道:“墨者在魏地行义的事,君上定然是欣喜的,并不会阻碍。通行各地,也可以发给一些名契。”

  楚使也是差不多的回答,在他看来这简直是意外之喜。

  原本以为需要用大量的礼物和说辞,才能换回墨者手中的一些东西。

  可现在看来,似乎什么都不用,墨者会主动愿意利天下——天底下这样的傻子,在墨者之中极多,因而无所怀疑。

  至于说怎么行义,那是墨者要做的事,与他们就无关了。

  任克想到西河守吴起很重视的草帛,又问道:“如今草帛传遍大城巨邑,士人皆赞此物。”

  “我曾听适所作的文章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此言大善。魏侯愿以千金,请此渔。”

  这个墨者内部也商量过,适的意思很明确:当然可以卖,但不是现在卖,而是要打一个时间差。

  一个三年到五年的时间差,让市井之人基本上熟悉了墨者内部通用的贱体文字,再让计划中的陶泥或是铅字印刷技术成熟起来后,将造纸术流传出去,降低纸张价格,而墨者保持着印刷术的垄断来垄断私学知识。

  如果纸张出现的太早,反而未必是好事。

  秦有秦的文字、楚有楚的文字,一旦纸张导致知识变得廉价,各国的文字还未统一,后世可能要麻烦百倍。

  在不能做到墨者的“贱体字”成为诸夏学术界的通用文字之前,纸张决不能大规模出现。

  这一点牵扯的墨者的底线:同义。

  同义的基础并不是同文,但同文绝对可以促进同义。

  因为涉及到底线,这件事就没有商量的余地。

  昨夜已经讨论过种种细节,此时任克问出,墨子便道:“草帛一物……学起来极慢。昨日墨者群议此事,已有计划。”

  “墨者利天下的道理、技巧、天志,这是人人可以学习的,墨者也不准备藏私。如今乡校已建,我也算是能与仲尼齐名的人物,收些弟子也不是不可以吧?”

  任克急忙道:“自是可以。干木大夫还常夸赞您的学问、西河守也说当年在鲁时常听您的名声。您若收徒,我想便是君王亦可得师视之。”

  他的话,不是恭维,此时天下能够自称自己和仲尼相较的人,也就任克面前这个老叟了。

  杨朱等人尚且年轻,属于和禽滑厘相较的人物;魏斯的老师

  请收藏:https://m.yund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