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二九章 借力复国岂如前(八)_战国野心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或有人说:“滕叔羽不过匹夫尔,家中并无多少财产。若是事成,他召集众人复国有功,定会高官厚禄,有封地禄田。”

  “可我们家中自有产业土地,哪里需要和匹夫一样想呢?匹夫只有命一条,若事不成最多是死,或是大笑一声逃亡而走。我们怎么可能够和匹夫一样呢?”

  “再者,越人势大,墨家纵然善于守城,可也需要天下诸侯响应。就算墨家善于言辞说动诸侯,到时候流亡在楚、鲁等地的公子返回,他们的封地也会继承,我们又能得到什么呢?”

  “天下的规矩已经乱了。诸侯尚且不守礼法,我们为什么要为了规矩而去复国呢?不为规矩礼法,就要为利,可我们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利,却要付出可能要被越人杀死的代价……这是不可以做的。”

  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如果滕叔羽学过一些利益分析的学问,他也会想清楚。

  滕地原本有公族贵族,这些人如今逃亡。还有一部分留在滕地,生活暂不如曾经作为公族外支的时候,他们是渴望复国的。

  有次一等的士,他们有能力,越人来了依旧没有动他们的封田,对于复国这种事他们并无太大兴趣。

  但还有一部分,他们重义,认为复国这件事是义举,所以他们也愿意参与这件事。

  再剩下的,就是滕叔羽这种“匹夫”,渴望借此机会跻身一国上层。

  只不过将利益隐藏在“大义”这个听起来极为美好的伪装之下,或有人会重义轻生,只是如今天下的“义”已经乱作一团。

  周礼有周礼的义,诸侯有诸侯的义,士有士的义,还有百家学派各有自己的义。

  义乱了,利却永恒不变。

  思考了这件事的成本和所得利益的对比后,不少人根本不在意什么“有渝此盟,明神殛之”的话,若是明神殛之这四个字这么有效,墨翟也不会一直宣扬明鬼这件事了。

  前去告密的人,不止一个。

  加上墨家今年开始的举动,很难不让人生疑,颇有些大张旗鼓的意思,驻守分封在这里的越国贵族鸷很快就了解到滕叔羽组织的这场盟誓。

  越国封君广众,仅仅在吴地就封有众多封君。越国的政治制度也落后于中原,不靠封君分封制度很难管辖这么广阔的领土。

  在滕地的贵族鸷,并不算是很受重用的越国贵族,所以才会在这里驻守。

  在这里也就注定他处在越国权力的边缘,既比不过那些分封在根基吴越之地的封君,也比不过跟随越王在琅琊的直属封臣。

  从正月开始,鸷就听说过不少传闻,他也没有做真。

  越国现在武力正盛,虽说也和楚国一样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击败齐国也主要是三晋在正面吸引齐国注意力加上田氏根本不愿意和越国陷入持久战争。

  然而这种错觉之下,让鸷确信墨家不敢也不可

  请收藏:https://m.yund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