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七一章 庶卒君子金鼓交(十二)_战国野心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于儒学之术极为赞同,又颇赞赏宓子贱治单父的道理。

  当年宓子贱治单父,齐国大军过境,宓子贱不准城内的人去收获粮食,因为短期看对民众有利,但是长期看可能会影响教化,导致民众想要不劳而获,甚至对井田制产生心理的对抗……因为当年单父城外的麦子是公田,民众虽然劳作但是所有权与民众无关。

  而近日义师散发越人的稻米,这邑宰也认为这是“夺他人之物”,不可收,收下之后会让影响教化民众,以致生出不劳而获之心,破坏禄田制的基础。

  于是义师前脚刚走,邑宰便主动将各家的稻米全都收了回来,待越人大军前来便即献上,以示自己不取“非己之物”。

  这民众怨恨的是邑宰,越王翳虽然没有像是武城那样下令强制征集,可他既取走了粮食,那这怨恨也不得不承受。

  墨家义师既然能够伏击后勤辎重,显然是骑兵斥候控制了战场的视野,越王翳经此一事,也断了曾短暂生出的“分兵三路而围堵”的心思,生怕义师伏击其一路导致大军崩溃。

  而此时义师留下了话,下一步就要直奔越国的缯城,越王翳不能辩真假,只能全力朝着缯城挺进。

  因为,墨家义师不是只会说空话,而是真的可以攻破缯城,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如今这句狠话背书。

  缯城是越国的领土,而且地理位置极为重要,越王翳不得不防备义师说得出做得到。

  那里是邗沟运来的稻米运送到倪城滕地的中转之地,一旦缯城被攻破,那些粮食被焚烧,那么短期之内就根本不能够琢磨攻破滕地的事。

  再者,缯城的情况极为特殊,虽然归属越国,可是里面的情况极为复杂,甚至局面比滕地更适合墨家渗透。

  缯国的贵族不是死光了,就是逃亡到了鲁国出仕,曾参正是最后一任缯侯的玄孙。

  而缯国的民众对于越国也没什么归属感,甚至对于各国都没有什么归属感,只在乎自己是否得利,因为国家对他们而言已经毫无意义。

  当年莒国尚在,为了和鲁国争夺缯国,用了中原贵族不怎么常用的下半身法。

  最后一任缯侯,先娶了莒国女人,生了公子巫后,妻子死掉,又娶了小姨子。

  这小姨子自然也是莒国人,生了个女孩之后,又回嫁给了莒国的分支公子,而女孩的妈妈实则和丈夫的父亲是堂兄妹,完全不顾什么礼仪,又生了一个儿子。

  这儿子从父系血脉上,是莒人。但从母系血脉上,又是缯侯的外孙。

  缯侯只有一个儿子公子巫,只要公子巫逃亡或者死掉,那么继承权顺位就会轮到这个缯侯的外孙身上,算是换了姓。

  而此时公子巫和鲁侯又是姨表亲,鲁国一直想要吞并缯国,但是莒人先下手为强,用刺杀恐吓逼走了公子巫,让继承权

  请收藏:https://m.yund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