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四章 系统_战国野心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次内部的思想统一,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做好彻底与旧制度和其余百家决裂的准备。

  一个体系,不能是单独的、孤立的,而是在内部统一的,可证的,就像是几何学一样,之所以正确的根源是最开始的几个定理,而不是说像是一本“经书”那样规定出来这个对、那个错、这个可以、那个不行。

  讨论法的作用,就不得不在之前先统一“性善性恶”论。

  春秋之末、战国之初,天下有闲之士开始讨论辩论“性善”、“性恶”。

  因为时代的局限性,也因为适是以“最符合子墨子之义”的弟子自居,加上墨家现在要引导的是一场反贵族的变革,所以适就必须放弃他三观里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看法,而采取墨子的一些看法,以符合时代,同时符合墨家作为“自耕农、手工业者、商人、市民阶层”代言人的身份。

  换而言之,墨家的道义,除了有一种“利天下”的圣徒情结之外,本质上还是一场“启蒙”运动,依靠自耕农和市民阶层,依靠资产阶级的人性观来对抗世卿贵族制度,变革天下。

  启蒙的基础,是人性的解放。

  而想要让人性的解放是对的、合理的,就必须不能是“性本恶”。

  否则人性是恶的,解放人性就是让恶解放出来,恶是坏的,让坏的更多,那就是错的,这就是基本的逻辑。

  而人性的解放,恰恰正可以从墨子的人性观发展出来。

  墨子的人性观,是“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因而历史上后期墨家的那位被同窗经常打小报告要把他开除墨籍的“告子”与孟子辩论时,认为人性“性无善无不善”,又“生之谓性”。

  这就已经开始接近那种最符合市民阶层和手工业者、自耕农启蒙的人性观了。

  即……整体意义上,人所做的许多,都是出于本性,这本性没有好坏,因为是人,所以便有这种本性。

  人的本性,是人活着并且追求的终极目标,所以人求利、人避害、人过性生活、人吃饱饭这一切,都没错,都是人的本性,生来赋予的人性。

  人的本性,没有对错,只是天性,所以“存天理、灭人欲”就是错的。因为人的本性就是天理的一部分,道法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性若是抽象存在,那么就像是太阳、月亮、星星一样,是天地的一部分。也就是自然,就是天理,也就是生来被天赋予的。

  自然即为天志,我不知道全部的天志是什么,但是天志创造了自然,所以我知道自然符合天志,那么我就能从自然中推出天志。

  比如物体下落,不是因为天“想要”物体下落,而是“天志”这个冰冷的事实是物体下落。

  因而人性即为天之所赋、存在即为自然之理。

  这又和墨家的

  请收藏:https://m.yund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