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九十七章 投靠_战国野心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过来。

  这种办法配合分封制,为田氏代齐铺好了基础,早年间齐国十分之九的封地城邑都归于田氏子嗣。

  可这也让田氏内部的争斗一直没有停歇。公孙孙、公孙会、项子牛之乱中,田和田昊兄弟两人合力,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这胜利的结果,却是兄弟两人之间的矛盾日益上升,只不过刚刚取代了姜齐,这时候还不能够翻脸。

  田和已经有了一个颇为聪慧的儿子,取名田午。

  田昊自然也有儿子,取名田剡。

  田昊的势力庞大,不亚于田和,当年楚国来请齐国出兵救援大梁榆关的时候,使者找的是田昊而非田和。

  虽说现在是田和做齐侯,但也只是兄弟两人各自势力的一种平衡,下一任齐侯应该轮到田剡,这是商定好的事情。

  后世的历史中,《史记》中根本没有田昊、田剡的任何记载,因为田和、田午父子俩将那一对父子的实际完全抹杀,仿佛齐国根本就不存在这两个人一样。

  但是楚国的记录中、魏国的竹书中,却都绕不开这父子俩,互相印证之下,田午田和到底是怎么取得的政权也就可想而知。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导致田午弑君后五国攻齐,因为这里面涉及到了齐国内部之争,以至于田午弑君之后的齐国只怕不下于他父辈的公孙孙公孙会项子牛之乱时候的虚弱,这才让卫国这样的小国都参与了伐齐。

  后世被称作桓公、留下了讳疾忌医的典故、创建了稷下学宫、以五德之说为自己谋求代齐合法性的田午,今年已经十五岁。

  现在,作为一个阴谋家而言,年纪还小,实力还不足。

  齐伯父田昊留下的势力还足够大。

  此时作为齐侯的田和,已经积累了足够的优势,因为几年前的伐最之战,正是自己的兄长田昊指挥的,一场大败,说不得田和心里还是要感谢墨家当年的痛击。

  虽说除了伐最之战那一场失败外,齐国这几年也算是安稳,姜齐被废,因为早已经削减了忠于姜齐的羽翼,因而根本没有掀起什么波澜,当然齐国众人对于天命、血统的轻视也正是没有大规模动乱的原因。

  可是齐国此时仍旧算不上一个强国。

  以体量而论,天下诸侯中也能排的上号。

  比起从晋中分出的韩赵魏、比起已经开始变法的秦,田氏之齐现在只能算是弱国。

  原本田齐的强盛,要到田午之子齐威王的时候。

  法理上有稷下学宫以五德之说解释了代齐合法性、内部集权变革烹杀了一些大夫、外部有孙膑领军变革军制以弩代弓士等等,这才得以徐州相王成为天下强国。

  可现在,当年靠着血缘分封的家族流,占据了齐国绝大部分的土地。

  当原本作为“臣”的田氏成为了“君”之后,这种家族分封的后患也就显现出来。

  田成子当年不支持分封制,不广生子嗣,就不可能谋齐成功;可等到田氏自己成为君主的时候,又必然反对分封制和贵族分权。

  放眼齐国,俱是亲戚;环顾四境,处处封地。

  靠着家族广泛分封取得了齐侯职位,便要承受家族分封不能集权的反噬。

  此时此刻的田和需要一场胜利,一场足够的积累威望的胜利,才能够为儿子铺好变革、集权、干掉自己的侄子和兄长残余势力的路。

  分封建制下,没有大国的君主不想集权,只有做到和没做到的区别。

  田氏能够用百年的时间谋取齐国,田和自然也愿意用更长的时间为儿子铺好路,彻底击败自己的兄长,完成集权,使得齐国成为天下大国。

  这种心态之下,当费国贵族的密使来到临淄时,田和确信自己的机会来了,自己临死之前还可以为儿子做一件大事。

  请收藏:https://m.yund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