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十九章 战略收缩(中)_战国野心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二十年丢掉的土地,一半都在魏国手里,韩国得了另一半。

  本身文侯时候的政策,就是养卫、郑为缓冲和附庸,谋划泗上霸权,放弃了先西后东的战略。

  但现在的局势,已经和文侯时候大为不同。

  魏击皱眉道:“相邦之前还说,韩人若强,将来必为大患,不服魏尊。这……这与韩国分郑,只怕是……养虎为患?”

  公叔痤郑重道:“养虎为患,其患在多年后。”

  “君上且想,如果我们与韩人一同分郑,赵人如何想?”

  魏击道:“赵人必以为魏韩血盟,关系更近。”

  公叔痤又问道:“三晋山河环绕,土地交错,若魏韩血盟,赵人必觉得自己被排挤,也不得不担忧魏韩北上侵赵,他们必然谋求与我们和解。”

  “这时候,我们献上中山的关隘图册,以此作为诚意。赵人先以为我们和韩人结好,已然慌张,而且泗上咄咄逼人赵人只怕也已担忧,这时候我们再复三晋之盟,可能性便大了许多。”

  “三晋同盟,因为有楚国和泗上的关系,魏韩更容易成为盟友。而三晋同盟真正的关键,就是赵国。”

  “我们分掉郑国,既可以增加国力,又可以让赵人以为魏韩同盟更进一步,使得他们也谋求与我们和解,正是一箭双雕之策。”

  “反过来,如果我们和韩国,因为郑国而出现了矛盾,赵国便可能转而与韩结盟,威胁魏国。”

  “现在魏韩结盟,赵国不敢南下,又担忧我们北上,便可以放下当年支持公子朝之怨,与我们主动修好。”

  魏击似乎明白过来,这是要用分郑这个举动,让赵国误以为魏韩之间达成了更为深刻的盟约关系,从而使得赵国紧张于魏韩的敌对排挤。

  赵国的出路,不是在中原,只能向东或者向北。

  而不管向东还是向北,魏韩都是赵国将来战略发展的背心,这边的外交关系搞不好,就不可能全力完成赵国的战略。

  向南发展……只有卫国可以动手,但卫国是魏国的禁脔,打卫等同于宣战于魏。在魏韩瓜分郑国的背景下,赵国不敢做出这样的决定。

  以魏韩分郑的做法,促使赵国放弃南下战略,全力东进谋取中山,这样就可以使得三晋合纵,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都有共同的利益、共同的敌人,使得这个盟约更为稳固。

  宋国的事,原本对魏国很重要,尤其是在文侯时代四面出击的战略之下,那是魏国谋求楚国优势和泗上霸权的必争之地。

  但随着魏国国力衰弱,宋国的意义已经不是核心利益,相反休养生息加速变革以及在外交上联合三晋,才是重中之重。

  魏击本身对于在宋国开战就有忧虑。

  尤其是泗上作出了总动员之后,这种忧虑更大。

  以泗上现在表现出来的决心,以及泗上报纸舆论的方向,可以确定一旦在宋国开战,那就要不死不休了。

  就算到时候各国出兵,魏楚韩三国必为主力,韩国另有二心,这一场仗维持均衡,魏国至少要出战兵、辎重、民夫十万,旷日持久,魏国只怕是支撑不起。

  相反,公叔痤的战略是借此机会,趁着各诸侯的目光都盯着泗上和宋国的时候,和韩国合力闪击郑国,损失最小,得利最多。

  霸权的时代结束了,大争之世之下,泗上已经被整合,天下诸侯除了各个大国只剩下了卫、郑,这时候霸权的那一套师出有名之类的让人臣服的策略已经没用了。

  因为就算你做了霸主该做的事,谁来承认你这个霸主呢?

  葵丘会盟,十四五个伯爵以上的诸侯齐聚。

  现在,就算再有霸主,把那些小国加在一起,能不能凑得够五个都两说。

  公叔痤的意思,便是要转变思想,从春秋走向战国,不要满脑子还想着当霸主了。

  霸者、伯也,诸侯之长也。诸侯都没有几个了,还霸什么霸呢?做仁义之秀,可是没有观众看了啊。

  。m.

  请收藏:https://m.yund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