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九章 和稀泥的新模式_战国野心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名单,早有准备,亦是小声道:“卫人,名鞅。”

  适心中咯噔一下,不自主地又看了卫鞅几眼,心中只道:“原来是他?”

  卫鞅也感觉到了适的目光,心下窃喜,明白若能得适的几声赞许,必将名扬天下,足以凭此几句话便可做敲门砖,步入朝堂。

  他便避开了适的目光,仍旧是一副淡然诘问的态度,掷地有声地又问了几句。

  许析沉默许久,终究也是个一派之首,气度自然有,便道:“我不能答。以你之意,君权无限,那是最好的制度?”

  卫鞅点头道:“没有错。”

  他一句话,整个场地内的许多人都发出嗡嗡的响声,这是二十多年墨家修正之后在旧天下撒的毒,毒到肺腑,已无法根除,没有人认为君权无限是一种正确,更多得人开始提及民为神主这样的说辞。

  卫鞅的话,可谓是惊世骇俗。

  当然,若在三十年前这么说,那不是惊世骇俗,那只是顺应天下主流。

  今日的聒噪反对和嘘声,适听到耳中,犹如仙乐。

  卫鞅顶着这些嘘声,淡然道:“假使有一君,知晓天志,所做的一切决定都是有利于天下的,那么君权无限是不是最好的吗?”

  立刻有人反驳道:“假使有一君,不晓天志,所做的一切都如商纣夏桀,那么君权无限也是最坏的。”

  卫鞅淡然道:“是,但我说的也没有错。”

  宋国的名家一人笑道:“你这是偷换概念。君权无限可能有最好的结果,也可能有最坏的结果,但就其本身而言却不是最好的。你将结果偷换为了本名,这是谬言。”

  卫鞅终究年轻,在这里的人各个学派的都有,尤其是能和墨家在辩论上后来斗了百年咳嗽的名家,更是善于寻找逻辑漏洞。

  适心中暗笑,知道这时候该是自己出面和稀泥了,便道:“今日非是四年前的雄辩会,此事先不谈。”

  “我记得,曾有人说,墨家既然谈以验为先,那么将天下以验,其代价可能是千万尸骨。”

  “我们墨家是确信我们所做的一切是合于天志的,可也有人不信,甚至有人觉得他们的想法才是最为有利于天下的。”

  “既如此,我看不如在宋地尝试下。”

  “农家有农家的义、杨朱有杨朱的义、道家有道家的义、管子有管子的义……各执一词,天下义乱而不一。”

  “既如此,不如各自尝试。”

  “当然了,儒家的就算了,我想他们也不会愿意来,毕竟我们要做的那都是些礼崩乐坏的举动,儒家必不肯来,我们也不便邀请。”

  众人不少倒是猜到了这个结果,不少人心中激动莫名,这不只是一个得以掌权的机会,更是一个验证自己学派的道义可以安定天下的机会。

  适说的极为真诚,心中却把百家的人看了一圈,心道这个大坑你们就往下跳吧。

  

  请收藏:https://m.yund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