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八十一章 仙药共品皓首悬(一)_战国野心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伴随着前岁的旱灾大荒,这里的祭祀便日益成为当地最重要的几件事之一。

  人们想要征服自然,可是对于旱灾无可奈何,只好寄希望于神话,并祈求祭祀能带来好收成,且相信神话是真的因为那似乎是唯一可能抵御旱灾的办法。

  这里不靠近黄河,旁边还有大泽洼地,在黄河夺淮入海之前,这里没有水灾只有旱灾。所以祭祀水神没有市场,祭祀火神光明神却可以年年获钱数万。

  巫祝们和大族、乡老都有来往,春秋时代的氏族社会虽然开始解体,可是遗留的习惯仍在。

  许多被灭亡小国的贵族们带着族人迁居此地,多少还有些联系,他们与巫祝之间自有协议,也需要给庶民做出榜样。

  不信的自然不信,信的则出一部分钱做个样子,以吸引更多的人奉献钱财用以祭祀。

  得钱之后,再将乡老、大族的钱还回去,剩余的钱扣除掉祭祀的花销,众人按比例分成。每年得钱甚多。

  既要祭祀,就要做足样子。

  不但在拿钱这件事上,乡老大族们要做表率,祭祀给祝融的婢女侍妾也需要做出表率。

  大族自有奴隶,也可以花钱购买,每年献出三两个。

  剩余的,则从平民家中挑选。

  若是美丽的便先由男觋调教,待调教完毕后灌以草毒,数日之内不省人事却也不死不腐,等到祭祀之时便以烈火焚烧,以增加仪式感。

  一些故旧小国的礼器、祭祀器也多流传出来,很多都是平民所难见到的,因而每一次祭祀都会叫人沉迷,觉得很高大上,也相信只有这样才能不至于出现九日之旱。

  数年之间,早已形成规模,也成为当地惯例,吸引了众多乡野之民。这些乡野之民多有隐户逃亡者,便是孔子过泰山感慨苛政猛于虎的那种人:不需要履行军事义务和劳役义务,但生存坏境恶劣因而对自然灾害的抵抗力极弱,也因此最为笃信。

  这里是稻粟文化的交汇地,五月种粟的暂时无事、种稻的还未忙碌,正是个适合祭祀的日子。

  早在数天前,便有许多的农夫扶老携幼、带着自己好容易积攒的一些钱,带着路上吃用的粟米饭或是稻米饭,不远百里而来,去祭拜那座曾经燃烧数日不绝的土山,以求今年不要有旱灾。

  天未亮,已经有千余人聚集在那里。一些村社还自己准备了祭祀。

  周朝习惯,肺作为祭祀是上品,需要祭祀牺牲的肺。

  再者此月有用樱桃做祭品的习惯,此时樱桃名叫含桃,取黄莺含而食的意思。

  樱桃点缀着动物的肺,或有宰杀牲畜的声音。那些不省人事的少女们躺在柴草堆中,盛装打扮,一动不动。

  到中午的时候,人已经越来越多,祭祀也已经准备开始。原本那座燃烧的土山

  请收藏:https://m.yund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