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九十九章 下一步(中)_战国野心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年伍子胥入楚一战的后勤基地。

  楚国看似广袤,实际上却因为政治制度因素和山川地理因素所分割的一个个小的诸侯国。

  大别山、桐柏山横亘在南阳地区和淮北地区之间,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后世所谓的“义阳三关”。

  昔年伍子胥灭楚,也正是突破了后世名为平靖关、如今的冥扼关。

  看上去楚国挺大的,可实际上要被分为淮北、淮南、云梦、洞庭、南阳等诸多分割的地区。

  襄阳如果被控制,三关一破,申息之师被歼灭,泗上淮北又被控制在手中,实际上南北对峙的局面就可以产生。

  三关者,淮汉兵争之要害;襄阳者,南北对峙之支点。

  得三关,申息存,则淮汉连为一体。丢三关,申息灭,则楚就要被分割。

  墨家在宋国的闹腾搅合,实际上也是在吸引各国的注意力,转移他们的视线。

  王子定之乱后,楚王有能力直辖陈蔡地区,但中原地区犬牙交错,实际上等同于陈蔡之师被困在了中原。

  陈蔡之师实际上已经成为一支魏、韩、泗上任何一边都动静就会疲于奔命的野战部队。既要防墨,又要防魏,还要防韩,彼此之间的信任是不可能的,晋楚可是打了百余年。

  申息地区以及淮河地区,那向来是楚国封君们的自留地,楚国的统治重心转移的前提是秦国控制巴蜀威胁江汉使得楚国东迁打破了当地的政治平衡,若不然淮河地区就是封君林立,楚国的重点大后方一直是云梦洞庭以及南阳。

  对于泗上而言,彭城地区有着二十年的统治基础,民众支持度也最高,这也就注定了将来南北对峙局面的解决,不会是南阳伊洛方向,而是只能走黄淮、山东、向西向北推进的方向。

  以襄阳为重心,直插南阳伊洛的前提是,是北方有统一的政权,沿此方向进军,将北方切割使得关中、山东不能首位相顾的局面。

  而襄阳守、泗上攻,这是此时天下已经分为诸侯大争之世的更胜一筹的选择。

  若要类比的话,一旦这个战略成功、稳固南方,完成土改和政权建设。

  那么局势就像是吞并了张士诚两淮地区的朱元璋。

  或者像是岳武穆北伐的时候两淮的张俊韩世忠与他同心同德同志,而且还有一支在淮北方向的不亚于岳家军的野战集团。

  泗水流域可以北进、也可以西征,与南阳一线互为犄角,或者占据平原向北推进收拢太行山以东的平原区,都是可行的战略。

  整体战略是二十年前定下的,墨家一直也没有傻傻地等着“天下有变”,而是在主动地创造机会,挑唆各国矛盾。

  现在宋国这么一闹,可以说整个天下都会认为墨家会沿着宋国中原方向一点点地蚕食各国,却根本不从想到墨家要做的是鲸吞。

  至于楚国的两淮流域和申息之师,那不在于墨家,而在于楚国自己。

  想要在那边加强防御,就得收拢中央权力,这就要损害到实权贵族的利益。

  没有办法收拢中央权力,申息两淮地区也就无从组织有效的防御,一旦墨家击败了申息军团,楚国被分割的命运就不可避免。

  本来宋国忽然发生的政变和先发制人的选择,打乱了泗上继续发展高筑城广积粮的策略,但处理得当反倒是化劣势为优势,将各国的目光都吸引到中原地区。

  现在既然已经基本确定魏楚韩不可能合力出兵,那么下一步就要在南线投入更大的精力。

  以及……继续挑唆楚国的内部矛盾,用各种各样的手段促使楚国因为变法积累起来的矛盾爆发出来。

  请收藏:https://m.yundu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